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哈囉,歡迎來窩在家。

今天要來聊我最喜愛的作者之一枡野俊明的書”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這本書阿,雖然分成五章,但每章裡的內容又感覺跟章好像不是那麼緊密有關。每篇的文章內容都很好,但就是感覺跟章的分法沒有太大關連。但我覺得讀完,還是可以感覺到作者一直在強調的幾個重點,下面就來看一下我微弱腦波接受到訊息吧!

淡泊別強求

這本書的一個中心是強調淡泊,尤其是在我們非常非常重視的領域,例如家人、夫妻、工作等更是要保持淡泊。表面上講淡泊好像是無情、不在乎的同義詞,但其實淡泊也可以用情很深,情到深處願意放手。注意力不再是”我要”,而是讓自己在乎、用情的對象能做或擁有任何”他要”。

像我們常常很在乎另一半是否了解我們,我們會信誓旦旦地說我們花了許多心思、觀察和理解,我們百分百知道我們的另一半,所以當我們發現他不了解我們時,我們感覺到孤單、背叛和傷心。但作者在這本書中說:「夫妻當然不可能百分百了解彼此,能夠有一半已算是萬幸。」

很多人應該乍聽之下完全無法接受吧!朝夕相處的人只了解我們一半?

其實仔細想想,我自己又了解我多少呢?我們自己真的完全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嗎?如果知道,怎麼還會不時讓自己落入不快樂的情境。如果完全了解自己,怎麼會定下達不到的目標?或是在達到目標後,並沒有如想像中的滿足呢?

既然,我們對自己都有很多不了解,甚至常常創造新的自我,又怎麼能要求別人百分百了解我們呢?

不了解會怎麼樣嗎?至少對方願意試著了解不是嗎?為什麼不願意捨棄”他一定得很了解我”這種強人所難、又讓自己不開心的信念,轉而擁抱”他願意了解我”的喜悅和感激呢?沒有人規定伴侶要很了解彼此吧?這又是一個我們自以為的真理,其實只是一廂情願盲目要求別人遵守的自私法則罷了。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同意見,如果都能看到這個自我中心的自私法則在作怪,就能保持淡泊、不強求。不是無情或不在乎,而是我看到這是我的一廂情願,並且願意讓你做自己。

做好你的事,別管別人的事

第二個在這本書佔了許多篇幅的觀念是”mind your own business”,直白一點就是”管好你自己就好”。聽起來好像是叫人不要雞婆去管別人,但其實也包含了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評論或行為。

拜倫凱蒂曾說過:「這世界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和上帝的事。」

我的工作是管好我的事,我評估我的能力、意願、時間去把某些事做到最好。至於你的評論或你對我的看法,則是你的事,老實說與我一點關聯也沒有。甚至你要對我有期待或覺得我讓你失望了,也是你的事。當我照顧好我自己,認為我今天想早點回家陪小孩,而拒絕加班幫你完成你的工作,你要去對每個人說我是自私鬼,那真的是你的事。只要能把誰的事區分清楚,不要去管別人的事,我們的生活就會輕鬆快樂很多。

「可是他的行為會影響到我,所以我不能不管阿。」相信很多人會有這種困擾。

但是形況其實還是沒有改變喔。你衡量你的影響力去做到最好,也許你能跟他好好談一談,也許你能讓他明白,你沒有義務要幫他完成他份內的工作。或者你可以跟其他人談談,請他們幫忙調停緩頰。但要不要繼續記恨或毀謗你,則真的不是你的事。你如果執意要他停止這種行為,那麼你便是去管了他的事,而你的心卻沒人管,是你讓你的心受著無情、無防備的攻擊。你心心念念他該怎麼做(不再記恨),卻沒管好自己該怎麼做(放下或繼續努力)。

舉一個拜倫凱蒂說過的例子來說,小孩總是亂丟襪子和衣服,你的工作量和心情都受到此影響。他亂丟襪子,你得撿起來、還得氣得拗嘟嘟,不然你家就會跟垃圾屋一樣到處是臭襪子。在你心裡想”他必須改變!”但你能做的,是告訴他教導他為什麼把襪子放在洗衣籃很重要。如果講不聽,那麼你能做的,是管好你的心。你能選擇不停地對他生氣,或放任襪子在地上,或自己去撿起來。這三個選項都是你的事,你管好就好。你可以永遠生氣,一輩子氣,氣到你的孩子不想跟你說話,從此老死不相往來。你也可以放任襪子在地上,孩子沒襪子穿是他的事,你只洗洗衣籃裡的東西。或者妳可以撿起來,因為襪子在地上看不順眼的是你,所以你自己做好看不順眼的事。選一個讓你的心最平和快樂的,管好你的心。孩子襪子放哪是他的事,你的心是波濤洶湧還是心如止水,則是你的事。

沒幫助的,就放下吧

不論是物質上、心理層面、交友家庭關係、和工作待辦事項,只要是多餘的、無助於生活更好的,就通通放下吧!

物質上很容易理解,用不到的東西,請不要賦予太多的意義(我遇到老公那天穿這件…),也不要用價格衡量(雖然沒在用,但這很貴…),還有別留給未來(現在沒用,但以後一定有機會用…)。放手讓物品去到能被用的人手裡,或乾脆承認雖然這件物品的任務已經結束。你沒在用,就代表你們的緣分到此,別強求了。

至於心理層面和人際關係,也請擅用斷捨離的概念來去蕪存菁吧!

把心力和時間花在值得珍惜、值得培養更親近的關係,至於那些讓你無力、感覺不到幸福和喜樂的關係,請慢慢淡化、疏遠。與自己喜愛的物品生活在一起很幸福,只與自己相投的人相處更是一種放鬆與自在。不用花心思勉強自己、不用成為自己不是的人。這些人喜愛真正的你,這才是值得保存的關係。

「說得簡單,但我老闆就是個渾蛋,我們還是要天天見面阿!」

必須天天見面,但不用時時掛心吧。如果真的合不來,何必勉強自己去喜歡別人、或希望別人喜歡自己呢?聚在一起,是因為工作,一起把工作做好就是了,其他的,都放下。對方的為人、對方的行為、對方講話的口氣,那都是對方的事。既然不喜歡這個人,何必把他的種種放在心上、掛在嘴邊呢?既然選擇留在這個工作,就是因為這個工作還有其他值得你努力的地方,那就把精力都放在這個上面就好,別讓一個討厭的人,壞了一鍋粥。

不僅物質和關係,連未來和過去都放下吧!

過去是不論如何都已經成形的,能去做什麼讓現在變好才是重要的。現在,是我們唯一能做什麼的時間。把你的全副精力都放在”我現在能做什麼?”除此之外,幾乎都是無用的、讓你腦子空轉的妄想。浪費你的腦力、精神,還消磨你的情緒。把過去的懊悔、尷尬、恨意,凡是阻礙你現在快樂的,全都放下。把對未來的焦慮、擔憂、緊張,也全都放下。

作者曾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你擔心的事,九成都不會發生”中提過一個不擔心的方法,就是把心思全部放在眼前能作的事情上,專注在做事情,就無法想東想西。就算你覺得對於擔心的事沒有什麼可以做也沒關係,去做目前可以做的任何事。只要你的心不在那邊空轉、白擔心,同時又精準完成現在可以做的事,其他的就屬於”上帝的事”,也就是你該放下的事。

好囉,這本”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就聊到這邊。枡野住持的書每本我都會找來看,乍看之下會覺得結構鬆散找不出的主軸,但其實讀他的書就像去作SPA一樣,倒不是針對某個部位或器官按摩或調整,但全套作完卻讓人徹底放鬆、煥然一新。書中的道理都懂,但面對生活時我們的慣性就跑出來。這時候隨手拿一本翻幾頁,往往就能讓你的心打開,用新的觀點面對生活。希望大家有時間把書找來做一場心靈SPA吧~

流暢易讀★★★★ 

內容充實廣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