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

Become simple person book cover

哈囉大家好,歡迎一起來窩在家。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和一般極簡書很類似也很不一樣。類似的是作者們都強調過自己的生活,不必那麼多的物質享受,自然也不用花那麼多時間賺錢。不同的是,這本書的作者不強調東西有多少,而是強調用很少的開銷過幸福的生活。怎麼做呢?來看看吧!

錢不必與幸福有關

我們花錢是為了享受,但養成習慣後,這種花錢找來的享受就不再能提供那麼多樂趣,反而成為日常普通的消費。但我們卻必須為了維持這個已經習慣的“日常開銷”,努力工作好賺取這麼多的金錢,甚至必須壓榨已經不多的休閒時間。或是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只為了能有這麼多的金錢,繼續過著不再享受的生活。如果過著簡樸的生活,生活的樂趣與花錢無關,那麼就不用花更多時間工作。相反地,應該減少工作,保留休閒時間好去做生活中享受的事。

很多人一想到“不花錢”,就直覺地認為這種生活是清貧拮据、捉襟見肘,很痛苦的日子。但作者提出有趣的見解,他認為就像做生意的店家,永遠一直思考是否有辦法降低開銷但增加提供給顧客的價值。而他的生活目標也是一樣,降低開銷的同時還要能增加生活的品質和幸福程度。所以這不是一昧地節儉,這是需要嘗試、改良、練習的技能。

人們應該選擇的是「以更少的錢,努力提升生活滿意度。」

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

累積每日的幸福成就一生的幸福

如果你已經太習慣花錢享受生活,你大概很難想出如何不花錢也能得到幸福的生活。所以作者才把“用很少的錢過得幸福”當成一個技術在磨練自己,期許自己不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賺得錢不多,只要能負擔基本的食衣住行就好,生活的樂趣和品質則完全不依賴花錢。幸福與否,和如何過日子有關,和花錢無關。

奢侈是和平常不一樣的行為。一旦經常這麼做,就再也感受不到奢侈的享受了。但奢侈行為的價格很可能是平常的百倍,而得到的滿足卻可能只有多十倍,而且通常維持不久。於是作者認為與其追求一次超高享受帶來的幸福,不如累積起每日微小確定的幸福。與其追求起起落落戲劇性人生,不如享受平穩安定的生活。這樣做,當你真的想奢侈一下時,其實滿足點非常低非常容易達到,也不會陷入必須花越來越多錢才能享受的困境。

我們一般直覺地認為,只要有很多錢,就能放心地辭職或退休,就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和去想去的地方。這些極簡的作者們則認為,如果能沒有太多的慾望,就能用很少的金錢過生活,也就不用花很多時間、精力在工作上,就能做自己喜愛的事。也許有人會說,這種沒有慾望的人生只不過是自欺欺人,因為沒有錢乾脆騙人騙己說不想要。但其實因為這些人能花大把的時間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充滿幸福和愉悅自在的時光,對物質的慾望就自然降低了。這有點像看到好電影時甚至可以忘記肚子餓一樣,一個整天沉浸在自己喜愛的事上的人,不太會想到要買一件新衣服、去高級餐廳或豪華渡假。過著不甚愉快生活的人,會比較需要高級餐廳和購物犒賞自己,才能繼續回到不愉快的工作,或是需要去渡假放鬆一下。

這是我的親身經驗,能自在地安排自己整天的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對物質的慾望真的就會減少很多。如同我在”想脫貧“一文中提到如何減少慾望,轉移注意力是個很有效的方法。將注意力從物質擁有轉移到今天要做什麼有趣的事上,就能用很少的錢過著很幸福的生活,一點也不覺得委屈。但我還是會有到不同地方、體驗不同生活的慾望。所以對我而言,把所有購物和餐廳的消費轉移到旅遊,是符合價值觀、讓我覺得很值得的消費。

自己動手

作者的省錢妙方之一,是自己動手做。想吃到餐廳精緻的料理,就自己學習做菜,還要學習擺盤,甚至要著裝打扮、點起蠟燭來用餐。

從結果論來說,兩者都吃到了精緻的料理和享受特別的一餐。但獲得這樣一個體驗的方法,一個是工作賺錢,再拿錢去取得這樣的經驗。另一個則是花時間學習做菜擺盤,好獲得這樣的經驗。那麼取捨就在於,你喜歡花時間工作,還是花時間學習。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說,要是做自己喜愛的事當工作,就一切完美不用選擇啦!

工作的熱情

前幾個世代的人,工作是為了賺錢養家,只要不是太痛苦,很少有人強調工作要有熱情。但現在的人卻認為要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然後從事這份有熱情的工作,否則只是浪費生命不會成功。

於是現代常見的,是年輕族群為找不到自己的熱情而焦慮。這其實是一個迷思。我不否認有人就是知道自己熱情所在,我本身就是從小立志到現在依然做著這份工作。但更常見的情形是,去做了才知道喜不喜歡、適不適合。甚至許多情況是,投入時間和精力,是喜歡做某事的必要條件。做越多、越上手、越有信心,就更能感受到熱情。等待找到自己熱情所在的一天,恐怕只會越等越迷惘。

就算明確知道自己對什麼有熱情,也不一定要以此維生。老實說,不論有多少熱情,一定會有某些事情是你不喜愛、不擅長的。你可能喜歡這份工作的創造性,卻不喜歡和客戶協商。真的很難有百分之百完美適合的工作。就算工作完美,人生也一定還是有起有落。所以期待因做著有熱情的工作,人生就能更幸福,是不太切合實際的。

換個角度想,從事不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就能賺取基本開銷的工作。將額外的精神和時間花在做自己喜愛的事,更能無壓力地享受純粹的樂趣,不用去管不喜愛的部分,還更能維持工作和私生活的平衡。我自己對此深深有感,再怎麼喜愛的事,一旦成為職業,不僅必須妥協不喜愛的部分,有時候太忙、壓力太大,連熱情都褪卻了,反而喪失了一個嗜好。

成為理想的自己

沒有任何技能與實績的普通人,想在副業中找出工作意義、賺取收入唯一要做的事,那就是「努力朝理想的自己邁進」。

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

其實,賺得多少、事業成不成功、和工作有沒有熱情,都只關乎自己究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理想中的自己,對工作、生活和財富的態度是什麼?每天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我們真的只要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就夠好了嗎?

我認真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無論是創業或是行銷,都需要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市場需要什麼?我們被教導,需要滿足某個市場需求,才能擁有成功的事業。但會不會,世界那麼大,總有我的用武之地,我只需要做自己,做理想的自己,就一定能服務到某些人、成就某些事?會不會當我忙著成為我以為社會需要我成為的,這個世界卻失去了獨一無二的我?

我想起近藤麻理惠在”學會整理,就會喜歡自己“中提到,以你理想的生活規劃你的住家。這也一樣,以理想的自己,規劃生活的樣貌。能夠以很少的金錢過生活,就能充分運用自己的時間,成為想成為的自己。能從簡樸的生活中享受樂趣,就能擺脫金錢的限制,安心地明白儘管擁有的不多,依然能活出理想、幸福的人生。因為是自己選擇的生活,儘管會有辛苦、不便的地方,只要知道這是理想的自己,就不會覺得努力不值得,反而能非常踏實地前進。

最後我很喜歡作者說“滿足於八十分的生活”。滿分的生活根本不存在,人就是會不停地比較、追逐、競爭。除非有意識地選擇滿足,否則根本不會停下來。那麼八十分就夠了,讓自己習慣於一些不便,接受一些不夠完美。因為這就是人生,如同海納百川一般有悲有喜。非排除負面不可,只是徒勞無益的。不如停下來,享受現有的生活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