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為幸福之母

Love yourself

哈囉大家好,龍年後的第一篇文章,先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好運龍總來。

開春第一發,想來談談愛。

我相信每個人對愛都有自己的定義,有人會認為是犧牲奉獻給予,有人會認為是關心在意。我覺得每種定義都對,愛一個人真的代表你願意給予,也會有很多掛心。但我今天要提出的,是大家常常忘記的和忽略的,愛,包含了接受。

無條件接受

接受,看起來很被動,好像不用特別做什麼,不怎麼需要努力,就能做到接受。但接受其實是很勇敢、很大量的愛。因為這種愛很純粹,再也沒有條件交換。如果…,我才去愛…,那是生意,那是交換,那不是愛。而偏偏,我們都用這種方式在愛。如果我苗條美麗,我才會愛自己。如果你在乎我時時刻刻關心我,我才去愛你。但如果能無條件地接受,這種愛會是恆久的滿足。

如果你能這樣愛自己,你再也不會需要別人或事物讓自己圓滿,真心地接受自己。你知道有自己就夠了,你能認可自己的價值。你不再需要別人的愛,如果有人愛你,那當然好棒棒。但如果沒有,你也不會覺得自己可憐、沒價值、孤獨。你不再是乞丐,到處尋找別人給你愛,而是能給予愛的富翁。因為妳擁有且充滿愛,你可以大方且毫不計較的給予。如果有回收很棒,沒回收妳也一點都不在意,因為你知道,能給予就是幸福。你再也不計較別人給你什麼。你看重自己到一個地步,這種對自己的肯定,才是真的愛自己。

在這個消費為主的世界,到處都有廣告會告訴你買這個是愛自己。但如果你真的接受自己,你怎麼會需要買這些東西讓自己更好呢?你喜歡打扮得美麗,沒問題,你買衣服、化妝品妝點自己,是為了自己開心。沒有人誇獎沒有人在意,你還是很開心。而且你絕對不會做超出自己預算之外的消費,因為你接受自己,你不再倚賴更多的金錢、更多的物質來讓自己更燦爛,你不會為了今天的享受,留爛攤子和帳單給未來自己去煩惱。你深刻地明瞭,我,也許不時尚、也許很樸素、也許不耀眼,但我這樣很好,我的內心滿足平靜、嘴角永遠有著微笑。

接受與行動

常見的誤會是:”這樣不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嗎?”或是”這樣不就不會進步了嗎?”

不是的,你行動,但心中是平和的而不是批判或恐懼的。

你可以去舒服地泡個熱水澡,而不是覺得自己很髒需要洗乾淨。你可以悠閒地去逛書店或圖書館看書,而不覺得自己很笨需要更多的知識。你可以穿上跑鞋給自己來個痛快地汗流浹背,不是出於對自己健康的擔心或減肥的需要。真心接受自己的人,不會什麼都不做,只是做的原因是想做,喜歡做,享受做的過程,而不是出於批判自己必須改進,或出於恐懼認為不做會有壞事發生。你的心中是喜悅地享受著過程,而不是焦慮地擔心結果,因為無論結果是什麼,你都接受自己,不必刻意改變什麼。

接受一切

把這個全然的接受從自己延伸出去,全然地無條件地接受一切。接受現實、接受環境、接受每個人。

拜倫凱蒂在一念之轉中說:"我愛現實,一如現實現在的樣貌。(I’m a lover of reality just the way it is now.)"

這個愛,就是接受。為什麼不接受呢?現實,已經發生了,甚至已經過去了。不接受、跟現實爭執,只是徒勞無功,自我傷害而已。再說一次,你可以採取行動,去做些事情讓事情有轉機,但沒有必要在心中受苦。跟現實爭執,想著事情不該是這樣,事情應該是你要的模式,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它已經是這樣了。接受,是此刻唯一能做的,是此刻唯一的愛,對自己的愛,對他人和現實的愛。有了這份接受後,不論你行動或不行動,都是出於愛。

每個家長可能都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你督促孩子更用功、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和成績。當你看著孩子拿回家的紅字成績單,你想著的是去報名補習班、或是禁止他看電視打電動、或是沒收他的手機並且每十分鐘監視他,看他是否在讀書。你把你全部想得到的改進方法,一口氣全壓在他身上。但如果你能回歸愛,接受,明白孩子卡關了,也許他不明白老師在說什麼,也許他沒辦法專心,甚至也許他就是討厭念書。一旦你接受,你才能從他的角度,去找出怎麼幫助他。也許陪他練習專心、也許找出一個他能理解的解釋,甚至也許鼓勵他發展其他專長。接受後,你和孩子都不再受苦。

又或者許多人會對當前的環境感到心急如焚。氣候變遷越演越烈,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森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只要看到冒著黑煙的卡車就令你義憤填膺,開著冰箱找飲料的孩子也令你火冒三丈,這世界已經病成這樣,怎麼這麼多人還不改變?現實就是人們依然故我,妳可以生氣、著急,但你只是增加了自己的受苦,對事情並沒有幫助。因為你生氣全世界就會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嗎?又或者,接受,會讓你停止回收垃圾嗎?接受,會讓你不再節約能源嗎?接受,不會改變你的好習慣,還額外給了你平靜的心。有了平靜的心,你會更有影響力。

如何能做到接受?

藉由明白,深深地了解,讓你不能接受的理由,全部都不是真的。

“如果我接受自己的樣貌,代表我不希望變得更美麗,我就會又醜又沒人愛。”真的嗎?你怎麼知道一個自信、自愛的你不會更迷人呢?更何況你希望吸引愛你的外表的人,還是找到能接受你本來樣貌的人呢?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真的愛自己、接受自己,你真的不會在意別人愛不愛你。

“如果我接受孩子就是不愛讀書,他會沒有成就,一輩子是個輸家。所以我必須繼續逼他。”逼有用嗎?他有因為你逼他,就突然愛讀書嗎?沒有高學歷,真的就一輩子是輸家嗎?你真的知道所有的領域、行業都是如此嗎?沒學歷真的就無法發展自己熱愛事業了嗎?會不會孩子其實只是想反抗壓力,並不是討厭讀書,一旦你能接受,他反而能找到讀書的樂趣?

以上的這些,我沒有答案。但我相信,如果你去探索你的心,真誠地想知道真相,而不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接受就能綻放,愛就能流動。

接受,是開悟的表現

我在這篇文章”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裡,分享了阿迪亞香緹和麥肯納兩位作者對開悟的定義,是”明白自我不存在的人,明白沒有二元的人”。

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沒有二元的人,不會把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標籤貼在每件事、每個人身上,於是無論是什麼人、什麼事,他都能接受,他都去愛。明白自我並不存在,所以自我的那些偏好、想法、信念,也不過是虛無,所以有什麼不能接受?明白沒有二元,一切都是意識、神、生活、那、愛,沒有第二個,所以也沒有接不接受的問題,只有如是。

接受,所以不再與自己爭執。或是因為知道自我的虛無,所以不再爭鬥,進而接受一切。兩條道路,殊途同歸。如同佛教說的頓悟和漸悟。慢慢地,質疑自己不接受的原因,看到其實這些想法,都不是事實,也不是真相,練習接受自己、進而接受他人、接受整個現實,再也沒有受苦,這是漸悟。領悟到自我的不真實,一切都為一,一切早已被接受,一切因愛與接受而生,這是頓悟。不論哪個,都跳脫了受苦,都自由了。

最後和大家分享我很喜愛的演員,奧黛麗赫本說過的話:

我很早就決定了,要無條件地接受生命;我從未期待它如何厚待我,然而我卻好像成就了比我曾經期望的更多。大多數的時候,它們的發生都不是我去尋求來的。I decided, very early on, just to accept life unconditionally; I never expected it to do anything special for me, yet I seemed to accomplish far more than I had ever hoped. Most of the time it just happened to me without my ever seeking it.

當你的心對一切敞開, 接受,你會看到更多可能。與大家一起努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