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大腦不開心-其實偶爾不開心也不錯吧

今天要來聊聊的這本書是”別讓大腦不開心-神經科學家告訴你快樂的秘密,讓我們打造更美滿的生活”。那英文書名的直譯是”快樂腦-快樂來源及原因的科學”。簡單講,這本書充滿著許多的腦科學知識,如果你是熱愛”多巴胺”、”催產素”、”前扣帶皮質”等名詞和相關內容的話,千萬別錯過這本書,保證你大呼過癮。

至於作者的企圖,以腦神經科學找到快樂的來源和原因,恐怕要讓大家小小失望了。也不是說完全找不到來源啦!讓我們快樂的原因有很多,但似乎每個因素都有正反面,過猶不及似乎都會讓人從快樂變成壓力作者討論了神經傳遞物、家、工作、團體環境等許多不同的面向,每個因子都可以是快樂的來源。但作者像是替正反兩面辯護的律師,往往自辯自答又提出反向辯論。所以要快樂,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直接的事呢!以下我們就來看看Joy的心得筆記吧~

童話都是騙人的

人是很需要知道結局的動物。你看多少人一開始追劇就欲罷不能,非得一口氣看到結局就知道。知道結局讓我們有控制感並排除不安感,我們希望知道誰誰的戀情是吹了還是步入禮堂了,誰誰的爭執是誰贏誰輸,放榜結果是誰上誰下。不知道這些我們簡直坐立難安。於是,我們也希望得知我們自己未來的結局。

為了確保結局如我們所願,我們展開了”聖杯”的追尋。我們以為我們找到這個聖物(人),從此我們就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件事,找到聖杯後你的人生還在繼續,你的環境永遠不停地改變,你也不停地改變。你現在感到快樂的事物,不見得以後還能讓你快樂。所以”從此快樂到永遠”根本不存在!

這其實非常正常啊。想想讓你快樂到上天的童年玩具,現在應該除了懷舊外並不能讓你快樂了吧。或是許多人殷殷期盼的退休生活,等真到了退休,反而無聊到讓人抓狂。在工作中忙碌承受壓力的你,會相信退休不用工作能讓你快樂。但退休這個聖杯一旦真的拿在手,你已經不是壓力山大在工作的你,而是閒閒美代子的你,這時候”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就很明顯是個童話故事的老哏了。

那我們對於快樂的追尋就注定失敗了嗎?

作者針對許多面向提出快樂的來源,一起來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吧

快樂的來源

,提供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你有安全感、掌控感和隱私。家是一個滿足基本需求的地方,讓你能將心力放在其他能讓你快樂的事物上,例如創作或娛樂。但家也可能是壓力的來源,一個不符合個人舒適條件的家,讓待在裡面的你不舒服,就不會是一個快樂的來源。

工作提供金錢報酬,而金錢代表我們能生存,而且獲得安全感。但金錢帶來的快樂有限,一旦滿足一定的需求後,更多的錢不能帶來更多的快樂。而工作帶來的勝任感、受到欣賞和肯定的感覺、有長期目標的穩定感,都是快樂的來源。同樣的,如果在工作中沒有被認可,或與長期目標不相符,那麼工作就變成壓力的來源。

他人對我們快樂的影響則是作者認為最大的。其實家、工作、或是作者討論的其他面向,全都和他人有關。一個寬敞舒適的家如果和家人不合,也不會是提供快樂基礎的地方。一份薪水優渥、並能勝任和獲得認可的工作,如果有幾位難相處的同事,也會讓工作的快樂大打折扣。人是社會動物,我們就是會想得到他人的認可、就是想要受到他人的喜愛。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遭到排擠就會不悅,尤其我們會特別在乎某些人對自己的接受度,而不是越多越好。

接下來作者提到了愛和性,這對人類的繁衍很重要,所以對腦的影響很大,甚至影響我們的行為、想法和觀念。有些能讓我們快樂,有些則是讓我們生活變得一團亂。同時,愛和性受到了許多心理預期和社會影響力的控制,我們有太多的評斷和認定加諸在自己和對方身上,讓這本來該是快樂的來源,成為壓力的來源。

笑和幽默也是讓人快樂的元素,但這必須建立在某項事物上,需要有回應的對象。如果只是因為禮貌、得宜而假笑,相信大家都有體驗過這種僵在臉上的笑容一點也不快樂。

快樂有時候來自對自己或他人不好的地方,像是成癮或是追求刺激。會上癮是因為一開始的確讓人很快樂,但戒不掉則是需要這個物質來讓自己感覺不那麼糟糕。人們追求刺激會跑去看恐怖片自己嚇自己,或是喜歡聽某某不幸的八卦,都是因為感知到更糟的事物,會讓自己產生一種”還好不是我”的快樂。但這種快樂的結果,則是跟我們的生存安全或社會接納產生衝突,損失健康或是團體的接納。

最後,快樂的來源當然也會隨著年齡而改變。腦在成長的階段中隨時在變,即使成年了也在變化,所以令人快樂的事當然也就會不停地改變。所以企圖找到神秘的永保快樂泉源,是異想天開、徒勞無功的。人的大腦和自我極其複雜,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所以當然也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能讓所以有人都快樂。

快樂並不像是藏寶箱中的金塊儲存在腦中,等待以正確的鑰匙打開後拿走花用。

快樂的逆襲

我們想要快樂,我們也需要快樂。快樂能提供抗壓性,消解壓力對腦和身體的影響。但一昧地追求快樂,往往反而讓人不快樂。

舉例來說,當腦子評估某件事的報償划不來,就會給你一堆負面的情緒和感覺希望你打退堂鼓,這就是為什麼離開沙發去運動這麼難。腦子不懂我們幹嘛吃飽換餓,所以讓你對於運動感到很負面。如果我們追求快樂而順從這種情緒,我們就會待在沙發上然後變得越來越不快樂,因為運動是維持健康的必要條件,而健康是快樂的一項來源。

另一方面,假如我們避免所有的負面體驗,也不是件好事。負面體驗能豐富我們的腦子,增加我們的野心和動機。有了這些負面的體驗,我們對情緒的控制力才能提升,同時也能有更明確的方向。這讓我想到年輕人常有的徬徨感,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和無方向,也許就是負面經驗不夠多,無從提供修正的指引吧。

還有另一件事是”懷舊”。因為腦中的樂觀偏誤,會在你回想往事時,扭曲美化過去的記憶,所以人們往往覺得過去很美好。這時候只追求快樂的話,就會讓我們倒退嚕。不僅會沉溺於過往不思進步,還有可能產生對現實更多的不滿,讓我們更不快樂。

所以,既沒有一項能永遠快樂的因素,永遠保持快樂似乎也不是那麼棒。

其實想想就能很明白,一直吃甜的,甜的就不再好吃了。一直快樂,快樂就變成新基準而不再快樂了。人生就是有起有伏,有低的才有相對高的,有不快樂的才有相對快樂的。想一直保持快樂,反而會造成你不快樂的壓力和煩惱。

歐普拉在新書Build the life you want中,就直接點破快樂的迷思。

"我們得放棄可以「達到」快樂、並且一直維持快樂狀態的想法。我們要認清,沒有任何秘訣可以讓你一直都感到幸福,如果有的話,早就傳誦千古了。"

上述的各個因子都有可能讓妳快樂,也有可能讓你不快樂。保持覺察,哪個建議對你有用,就請多多使用。哪個地方讓你不快樂,請不要排斥不快樂,讓這份感知成為你的嚮導,思考如何改善這個部分。擁抱快樂與不快樂,因為這兩邊都對我們有益,關鍵在於平衡。並了解快樂不是一旦達到了,就能天長地久不失去的東西。如同歐普拉書中提醒的,”快樂不是目的地,而是一個方向。”

流暢易讀★★★★☆ 作者幽默風趣,但他正反兩方都辯論,所以要很專心才能看懂。

內容充實廣度:★★★★ 正反雙方都講,並提供大量的實驗和科學佐證,非常非常的充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