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錢好一點 – 擺脫對錢與物品的慾望

book cover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窩在家。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枡野俊明的”對錢好一點。讓金錢流動,為你創造想過的生活“。我之前也多次介紹過這位住持的書,主要是這位作家的書讀起來非常輕鬆舒服,搭配一些很棒的小故事,簡單卻能引人深思,不窺是日本的禪學大師阿。

整本書讀下來,我覺得可以歸納為幾個主題:

  1. 不要對錢太執著:錢是用來服務自己的工具,對錢太斤斤計較,反而失去了擁有金錢的意義。
  2. 不要太愛花錢:擁有物品的慾望只會隨購物增加,試著過著簡單的生活,不要成為物品的奴隸。
  3. 努力提升自己:工作不光是為了錢,也是為了貢獻自己的能力,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當然,這本書維持一貫以散文的方式撰寫,讀過去會有許多小地方給人許多不同的省思,絕對不止於上述三個主題。所以非常推薦大家把書找來讀,是一本很適合悠閒午後伴著好茶的一本輕鬆小品喔。

對於這本書,我覺得最想討論的地方,在於作者說想要的物品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覺得是絕對必要之物。

第二類,有的話也很好,但不能說是必要之物。

第三類,想要的東西,但不是現在的必要之物。”

作者接著解釋,第一類的東西基本上你應該已經有了,沒有的話也可以放心地去購買。這第一類的東西包含些什麼呢?幾件換洗衣服、手機耳機等電器、充電器、一兩個包包、鞋子、外套。想知道這類東西可以簡單到什麼地步,歡迎大家參考澀谷直人的”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或是佐佐木典士的”我決定簡單的生活“。這兩位大約都只有百樣物品,卻是絕對必要、精挑細選的物品。只擁有第一類物品的人,是絕對的極簡主義者。當然,能過這種生活的人應該屬於少數。

枡野俊明接著說,要忍耐不去買第三類的物品很簡單,因為那是沒有也無所謂的東西,忍耐一下就過去了。我覺得一般人對這類東西多少有些自制力,購買這類東西也就不會太多。通常都是在犒賞自己、或突然有筆額外資金時才會購買。如果對這類東西缺乏控制力,就幾乎已經落入購物狂的領域了,這時候可能必須採取較多額外訓練才能改掉不停購物的習慣和慾望。

最大的問題在於第二類物品,這類物品有的話是有幫助的,而且自己也喜歡,一般人就是對這類物品的取捨形成最大的壓力。對喔~ 我就是這類物品最多,也最讓我頭痛。譬如說廚房裡的果汁機,有在用嗎?有阿,大約一年十幾次,夏天居多,冬天幾乎不用。喜歡嗎?還好吧,有的確很方便,尤其是夏天買了西瓜時可以打成汁換換口味,更可以混和新鮮鳳梨和椰子水變成非常好喝的飲料。必要嗎?沒有並不會活不下去,有也只是方便不是絕對必要。要是極簡主義者應該不會留,畢竟使用頻率不算高。這種東西到底該怎麼辦呢?

作者說:”對自己而言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對人生來說最缺少不了的東西。我覺得人若能看清楚這一點時,就能感受到幸福。”

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如同藤岡南在”加法斷捨離“一書中所傳達的,當一無所有時,能拿到一床棉被讓自己好好睡個覺,或是一雙鞋讓自己能走出家門,都是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但隨著物品增加,生活雖然越來便利舒適,但能感受到的幸福卻產生了邊際效應逐漸遞減。東西少,每樣都珍貴,容易專注在重要的事物上,容易感到滿足幸福。東西稍多,生活更便利更舒適,卻必須花更多心力和時間維持物品狀態和秩序。當然東西多到超過能負擔的狀態就絕對只有百害而無一利了。但在極簡到一般人之間,卻有百百種可能,到底該如何取捨,我覺得這就還是要回到枡野俊明說的,了解什麼是對自己而言最最重要的東西。

最重要的東西怎知道?

對我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是心能保持平靜和喜悅。物品一旦超過某個程度,就會感到煩躁。不僅是視線所及覺得雜亂和不舒服,更是對心理造成必須保持、維護和整理的壓力,亦或者是產生花錢的愧疚。所以首先,我就把這些對我而言造成不悅的物品處理掉了,這和靜藤麻理惠倡導的怦然心動很類似,用感覺來篩選物品。於是對我而言,保留下來的物品必定是在某程度上喜歡和實用的。如下圖所示:

既不實用也不喜愛的物品落在左下角,只要東西被歸類這裡就馬上處理掉並不再購買。單純喜愛卻不實用的東西落在右下角,屬於這裡的東西可能會購買,但也應該要常丟棄。例如旅行時的紀念品或裝飾品,剛看到時愛不釋手,有好陣子看到這些東西能讓心情開心起來。但久了後就會忘記這份感動,或是開始需要清理、維護它的時候,缺點就開始大於優點,於是轉變成不喜歡不實用的物品而被捨棄了。

落於很實用但不喜愛左上角的物品則大都屬於無法替換的家用品。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特別喜愛自己家的馬桶吧?你會感激它、不能沒有它,但真的很愛它?大概很少。其實很多人應該會把鍋碗瓢盆、衛生紙等日用品也歸於這類。但我會建議這類日用品,如果可以盡量換成喜愛的款式,生活會更趣味。例如放在餐桌上的衛生紙,沒有人會真心喜愛衛生紙吧?但既然它不是固定難更換的,也許可以多花點心思讓它朝喜愛的右邊移動一點。像是尋找包裝能配合裝潢的,我個人則是利用包裝的顏色作季節性的搭配。

於是真正會留下來的物品,一定是歸類於右上角的物品。那回到上面提到的那台果汁機,屬於有一點實用,畢竟想要外面果汁攤打一杯加了一點薄荷葉的無糖鳳梨椰子汁會有難度。也有一點喜愛,夏天來那麼一杯不只神清氣爽,看到家人滿足的樣子更是無價。於是這台果汁機便繼續在我家占有一席之地了。

減少物慾、幸福生活的步驟

篩選留下、購入的物品只是做到物品對幸福生活影響的第一步,做到這步的人應該都能深刻有感自己的家變得整潔、舒適,變得愛待在家了。第二步,讓自己能更感到幸福的方法,是要愛上這些物品,讓大部分的物品都歸於右上角,既喜愛又實用,讓自己被怦然心動的物品包圍。

枡野俊明說:"做為僧侶的我們,從開始修行時代起,就養成了惜物的心。…哪裡有破損,補綴一下再繼續穿。…我這樣做並不是單純地要節省金錢。只是想以感謝的心,去珍惜、愛護在自己身邊的物品。我相信那樣的心是與生命的美好息息相關的。"

只有在物品減少後,這些經過精挑細選的物品才會被突顯出來。這時候,懷著惜物、感謝的心情,深深地覺得自己能擁有這些真是幸運,這才是感受到幸福的關鍵。如同小王子裡說的:”也許世界上也有五千朵和你一模一樣的花,但只有你是我獨一無二的玫瑰。”物品太多時,很難集中愛意去珍惜某件物品,一旦減少物品,重要性就出來了。懷著感激、珍惜的心情,經常使用著重要的物品,就會帶給你幸福的感受。

做到這一步後,除了生活環境舒適外,心裡也很舒適。這時候第三步,慾望的減少就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形成了。作者說:”物慾會招來物慾,而且不會停止。”但是當你享受了環境變得清爽舒暢、心裡因為愛惜身邊物品而感到幸福,滿足感充斥下物慾就會減少。而減少的物慾就會停止招來更多的物慾,讓你的注意力從物品轉移到生活、轉移到自己和重要的人。這就是山下英子所說的”“的心境。想要擁有更多物品,其實來自於內心的空虛感。一旦能真心珍惜、感謝所擁有的事物,心裡被暖暖的滿足感填滿,自然也就減少了對物品和金錢的執著。進而能看到對自己而言,生活中更重要的其他面向。

如同澀谷直人在"我簡單豐富的生活提案"中說:"生活中只有最小限度的物品,但是卻從此免除了經濟上的不安及壓力的侵擾。我只要花一點點的錢就能過生活,也不用再為了賺錢而犧牲掉什麼。因為我的生活費不高,我反而更能看清,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人生的齒輪,也因此戲劇化地運轉起來。"

到了這裡,已經是做到了作者所謂的”讓心靈豐富的用錢法“,把金錢緊弛有度地花在值得的地方。還因為能看清楚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物,進而投入以往被物慾占用的心力,而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實現了上面所說的本書三大主題:不會太執著於金錢、不會太愛花錢,同時也提升了自己。

希望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上,迷惘時能回到這個初衷,知道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重新感到幸福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