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在讀”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這本書時,猛然發現這和拜倫凱蒂的”一念之轉“非常相似。
所以這篇就來談談這兩本好書的異同,以及大家可以採用什麼技巧來幫助自己克服情緒化、轉憂為喜、甚至看開和放下許多執念,讓心靈成長,帶給生活更多喜悅。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有經驗的心理治療師,將他多年來協助人們擺脫情緒化困擾的經驗集結成冊。不只有給容易情緒化的人很專業有效的建議和轉念方式,還有告訴人們如何應對別人的情緒化,算是一本對於情緒化涵蓋範圍夠廣,但淺顯易懂的書。
對於容易爆走的人,作者先是提出了觀察生氣的原因。我們會憤怒,原因不外乎是原本的計畫被打亂了,或是沒有獲得原本預期的結果,亦或者是自己被別人的言語和態度攻擊了,還有就是別人侵擾了我們的領域。在這些情況下,情緒上出現波動是理所當然的。情緒,是人的自然反應。
我們不必為自己生氣而責備自己、或認定這是不應該產生的情緒反應。
但是,憤怒的情緒升起後,讓這股怒氣消去或越演越烈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怎麼想了。
怒氣,其實如果大家有氣到腦袋一片空白的經驗就會知道,是一種讓你覺得頭或胸要爆炸的感覺。但這只是純粹的身體感覺,這個感覺是身體的化學反應,身體會自動慢慢回復到平衡,生氣的感覺就會消失。
但如果我們在生氣時,對這份怒氣產生了許多想法,也就是凱蒂常常說的對自己說了很多”故事”,就像火上澆油一樣,這份怒火不僅不會自然熄滅,還會致命爆炸。
想法和故事就是那一桶澆在怒火上的油
舉例來說原本約好的朋友臨時取消,這個計畫被打亂了的狀況讓怒火開始燒,但讓這火燒下去或熄滅,取決於你對自己說:
“他一點都不尊重我,說取消就取消,他根本就是看不起我,覺得我一點也不重要”,
還是”沒關係,我想去書店繞一繞很久了,既然自己一個人就不怕朋友等我很無聊了,可以盡情放鬆地慢慢看書”。
“你可以生氣”的作者說,這是”情緒化思考”,這種思考的結果不只讓自己發飆,同時還讓自己希望達到的目標偏離了。像上面的例子,約了朋友就是想和朋友共度快樂時光,要是想成自己不被尊重,不只快樂時光沒了,可能連朋友都沒了。
拜倫凱蒂則建議我們去質疑讓自己不快樂的想法。
像上面的例子,你可以問自己”他取消是他不在乎我”真的嗎?儘管感覺很像真的,但如果真的誠實地問自己,你會發現你不可能知道別人到底怎麼想你。儘管你腦中可以舉出無數的”證據”,然後你會信誓旦旦地相信”他不在乎我”這個故事是真的,但除非他真的當你的面說了”我不在乎你”這幾個字,不然再怎麼樣也只是你的個人猜測。
搞清楚是”誰的事”
對於說了某事或做了某事惹火你的人,”你可以生氣”的作者提出,就當作他在他的”領域”內說或做他自己的事。
這是什麼意思呢?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域,當我們的領域被侵犯時我們就會生氣。比如說某人說了一句”你怎麼這樣做事?”讓你覺得義憤填膺,這是因為這個人跨過界線到你的領域來批評你,這當然會讓人生氣。
作者認為這種情形你的怒火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你可以當作這個人是在”他自己的領域”內說話,也就是他有權說話,但你有權決定聽不聽。
拜倫凱蒂則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我的事,別人的事,和上帝的事”。
也就是說,我做了這件事,好壞都是我承擔,是我的事。他要說什麼、批評什麼,則是他的事。儘管他批評的是我,但這還是他的事,他去決定他要批評我還是認同我。我只要決定我自己該怎麼做、該怎麼應對。我們不能控制別人說什麼,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相信什麼或自己決定如何反應。
沒有人的對錯標準是一樣的
最後,”你可以生氣”的作者說,不要執著對錯。
你對自己說的那些故事,讓自己越想越氣,故事內容往往是“我是對的,這是常識”。對錯是很主觀的個人評論,你認為的基本常識,可能是別人一點都不在意的小細節。你可以對一件事記恨記仇好幾年,對方說不定根本忘記這件事發生過。你的標準,跟地球上其他七億人口一點都不相同。
用自己的對錯標準,去要求別人達到,達不到就自己生氣,那你只會一直生氣,同時怨怪全世界都是混帳。請摸著良心自問,你要做永遠正確但孤孤單單愛生氣的人,還是融通一點和氣快樂的人呢?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流暢易讀:★★★★★
內容充實廣度:★★★★☆以生氣和情緒化為主
一念之轉
流暢易讀:★★★★★
內容充實廣度:★★★★★人生中的大大小小不快樂、不舒服都可以適用的四步驟轉念法。給十顆星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