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今天要來介紹的書,是投資界巨頭,巴菲特的夥伴,查理蒙格的書-“蒙格之道”。
蒙格他本人並沒有寫這本書,但是他有充分授權。這本書是集結2014-2022每日期刊股東會問答成書的。蒙格以他的高齡九十多歲,親自參與這些股東會,回答任何現場股東們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真是包山包海,從對於每日期刊或波克夏的營運,到投資,然後到對時事的看法,最重要的還有對於人生、幸福等的哲思。
這位睿智的老先生在去年冬天已高齡99歲離開了,但他的智慧保留在許多他的演講和股東問答中。今天就要來分享一下,我從這位九十幾歲非常成功富有的老先生身上,學到哪些重要的事吧。
不要期望太高
別人問我怎樣才能幸福,我總是回答說,降低你的期望值,也就是讓你的期望更符合現實。
貫串這本書,蒙格在許多年的問答中不停地回答到這一句:降低期望。這與我們常聽到”設定遠大的目標”這類激勵詞似乎完全相反。我們從小到大,不是被教導要有長遠宏大的目標,瞄準月亮至少也會射中星星之類的嗎?為什麼這位成功睿智的老先生卻說幸福在於降低期望?
我在之前的文章”沒有永遠幸福快樂,只有知足常樂“有討論過這個觀點。如果你對生活的期望很高,投資要賺20%、成功代表當總統、伴侶要是高富帥或選美小姐,你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生,會在努力、奮鬥、失望中循環。也許你最後會成功,但這個成功不會維持永遠,沒人能年年達到20%報酬率、當總統最多八年、美女帥哥也會老,然後你失去了你的高期待高成功,回到失望中。
對生活降低期望,粗茶淡飯就達標了,你感到幸福和幸運。對人性降低期望,看到大家願意排隊、對收銀員說謝謝,你就感到社會有秩序、有禮樂。對投資降低期望,賺取5%的股利過生活,你就心滿意足,不會去做錯誤的操作、弄巧成拙。期望太高,你感到焦慮、挫敗的機率和時間就非常大。但期望低,你感到滿足幸福的機率就非常高,任何一點超出預期的成功,都能讓你非常開心、感到非常幸運。什麼樣的心情就會創造什麼樣的生活,這才是吸引力法則的真諦。常常感到幸福的你,生活就會更幸福。常常讚嘆自己幸運的人,更多幸運的事會發生在他身上。
感到滿足的人,過著滿足的生活。不代表他什麼都有、能隨心所欲,他只是對他擁有的非常滿足,不去貪求更多,也不忌妒別人擁有的更好。蒙格在書中提到”生活水準提高六倍,但很多人覺得非常不幸福,甚至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因為總是有別人比自己得到的更多。”嫉妒,在比較後產生,帶來更多的慾望,失落感也越強。這時候如果能降低期望,這個也好,那樣也不錯,他有更多是不錯,我有的也不差,就能回歸到滿足的狀態,讓自己的心情保持在幸福感滿滿的狀態。
在生活中,如果你總是有許不切實際的預期,就好像籠中鳥一般,明明飛不出去,卻還是不斷地用翅膀拍打籠子,最後只能撞得頭破血流。這太愚蠢了。你的期望要符合現實,坦然接受生活中的苦與甜。
不需要太多
從低期望出發,蒙格告訴我們,不要做太多,也不要擁有太多。只要專注、耐心、持續做對的事就好,不要強迫自己多做,也不要期待能抓住每個機會、得到更多。因為期望低,只希望最後能達成的目標自然就少,當然就能做到專注、有耐心。擺脫什麼都想要,只專注在重要的事物上,成功的機率自然會提高。
只要我們努力工作,我們就能準確地找到幾個機會,這少數幾個機會就夠了。
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我們一直在篩選和等待機會,試圖抓住幾個大機會,我們耐得住寂寞。
蒙格說的不僅是針對投資不做太多的操作,他說的專注、有耐心也包含了生活其他的面向。像他一直強調走正道、誠實正直,也是因為期望低,不期待結果能一飛衝天,所以他能夠專注、有耐心地用正確的態度做正確的事。而不會因為求快、求多而多做許多嘗試、甚至採用旁門左道。
賺錢的秘訣應該是控制支出、生活簡樸。
蒙格多次提到能延遲享樂的人能取得較大的成功。能做到延遲享樂,正是因為期望不高,不會期待自己擁有豪宅、名車,能過著簡樸的生活,能因簡單的生活而感到幸福。這樣的人能把賺到的錢,存起來,再投資,而不是花用在享受上。很多人對這樣的說法不屑一顧,認為賺到錢就是要享受不然賺錢幹嘛。首先,延遲享受,不是永不享受。那什麼時候享受呢?當你的財富為你賺到更多財富的時候。其次,如果你能因簡樸的生活而感到幸福,你已經很享受了。你能享受一杯即溶咖啡,就不會老想著要去星巴克,所以你根本不必把錢花去星巴克就很快樂了。那賺錢要幹嘛?所以很多人能停止賺錢,用他們的投資成效過著簡單的生活,擁有一天24小時的完整支配權,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果你不試圖抓住市場上的每次轉折,自然能做到長期持有,專注有耐心地等待最好的機會。如果你能過著簡單的生活而快樂,自然能做到減少支出、減少工作量,也就是能專注、有耐心地做著幾件重要或喜愛的事。這樣做,不僅成功率大大提升,也減少了我們的焦慮和忙碌。這就是一種心靈上的餘裕。
不停學習、永遠質疑
蒙格強調學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但這本書裡多次回答中,蒙格提到他會偵測到自己的錯誤,或是努力消除自己的無知。這和拜倫凱蒂強調的”永遠質疑自己的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家很容易忘記,所謂的學習,不單是增加新的知識。學習是為了進步,而進步代表了很大程度地否定過去的自己,也就是知道自己是錯的。為什麼這是好事?因為很多事情沒有所謂是非對錯,養成捍衛自己觀點的習慣,堅持自己是對的,陷入佛陀所謂的”我執”,只會讓自己陷入狹隘的視野和心胸,既不快樂,又很愚昧。
例如許多人問到我們該怎麼消除貧窮,蒙格的回答是”貧窮也激勵人們擺脫貧窮,進而促進整體社會經濟成長。…在一個成長的經濟體中必須存在貧窮,它才能走出貧窮。”
這是一個二元的世界,除非全世界只剩下一個人,否則我們永遠能說某人富有、某人貧窮。所以問如何消除貧窮是沒有意義的,人類就是一個無法停止比較的生物。蒙格一定反思過”貧窮是壞的、需要被消滅的”這個想法是否為真。從質疑自己對貧窮的信念,他看出沒有貧窮就不會有進步,於是主張貧窮有它存在的價值。
在現代文明中,貧富是相對的概念,人們已經能豐衣足食,卻還想成為富人,為的是富人的身分和地位。人人都想追求地位,問題在於不管人們怎麼努力,無論我們多成功,社會底層的90%始終都由所有人當中的90%組成。
這段話也是回到上面說的:降低期望。我們不可能消除貧窮,只要有人類存在,我們永遠能說有10%的人比90%的人富有,有10%的人比90%的人擁有更多的資源和地位。但我們可以問,是否在這個社會上,人人都有機會和自由追求我們想要的人生?也許每個人的機會和自由並不平等,但我們還是得從低期望開始,否則也只是撞得頭破血流的籠中鳥罷了。
總是在尋找反面例證,總是在拷問自己,這是消除無知的好方法。
不要捍衛自己的觀點,不需要與人辯駁,因為這些觀點、信念,可能明天就煙消雲散了,尤其如果你是個追求學習、追求理智的人。如果你曾經在高中做過辯論的功課你就會知道,對於任何議題,你永遠都能想出正面和反面。”我可能錯了”,說這句話的當下,你已經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更多的智慧,蒙格甚至會大大地讚賞自己找到自己錯誤的信念。經過這種不停地放下信念的練習,我們的小我越來越小,心胸卻越來越大,直到與整個世界一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