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最常聽到的辯論了。到底該跟隨興趣還是該以賺錢優先呢?納瓦爾寶典中的這句話,幾乎就解釋了一切。
一個方法是存很多錢,讓你的被動收入(不動一根手指頭就有的收入),足以應付你花錢的速度。另一個方法是把花錢的速度降到零,變成一個無欲無求的僧侶。還有一個方法是做你熱愛的事,樂在其中,錢就不再重要了。—【納瓦爾寶典】
兩者兼顧
在完美的世界裡,一個人既能對選擇的職業感到熱情,也能賺取豐厚的報酬。
用興趣去找市場
可以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興趣和專長,然後去思考如何用將這份濃厚的興趣和出眾的專長,轉化成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商品或服務,並運用種種商業技巧達到收入最大化。
例如:喜愛畫圖的孩子,最後加入迪士尼成為首席角色設定師。或者是以獨樹一格的方式在藝術收藏市場創下高價紀錄。
先卡位再培養興趣
也可以是先選取能有豐厚收入的職業,從做中培養興趣,並以精進為人生樂事。
例如:成為外科手術醫師的人,也許在高中並未對醫學特別有興趣。但在求學階段開始對於能夠幫助病患,產生了許多同理心和工作成就感。
只能二選一
無論什麼原因,當有興趣的事無法帶來收入,或對帶來收入的工作培養不出興趣時,以下對照納瓦爾的說法分三組討論,希望能幫助大家。
選有興趣的工作
- 如果對工作有興趣,就能專注在做的過程,並從中獲得心流、滿足和幸福。
- 利用快樂當燃料,來幫助你過關斬將,渡過成功路上的艱辛。
- 焦點放在做喜愛的事、過快樂的日子,而不是賺取豐厚的收入、過物質充沛的日子。
- 在快樂的支持下,較有可能做到長時間工作、不停精進。這些將成為財富和成功的要素。
財富卻只是他們追隨熱情與超越原始心智所獲得的副產物。確實,當你掌控了自己的基本本能,並找到能夠維持長久的幸福快樂,就能省下大量的精力,用來讓自己變得更成功、更富有。—【防彈成功法則】
- 把興趣當職業,有可能會發生興趣被工作的壓力摧毀的風險。
降低花錢的速度
- 有時候,工作只是為了餬口。這種情況下,不妨盡量縮短不快樂的工時,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從事感到滿足、心流、幸福的活動。儘管這可能代表物質水準會受短工時、報酬少的影響,而過著精簡的生活。
- 選擇用極少的開銷、過簡單的生活是需要毅力和勇氣的。面對家人的質疑和社會價值觀的牴觸,要能打從心底堅持自己的選擇,從精神豐富中體會到幸福。
- 【才不是魯蛇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過著”做二休五”的生活。將生活所需降到最低,就能靠極少的工資來支撐開銷。省下來大量的時間,過著自己喜愛、充實的生活。
【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這本書也討論了減少開銷、減少工時後的生活。
FIRE
- 若這份工作報酬高,則盡力在短時間內累積財富、善用理財、提早FIRE。這樣就能在不犧牲生活品質前提下,擁有實現夢想的時間。
- 選擇這條路是艱辛的,一方面做沒有興趣的工作,另一方面為了達成FIRE,必須省錢、投資。成果雖甜美,但也務必要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注意健康。畢竟,沒有人能預料未來。
- 一旦能達成這個計畫,在沒有財務壓力的情況下,能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中,也增加了夢想達成的機率。
- 【改變看錢心態,最快積累千萬資產的財務自由實踐版】這本書的作者在高中畢業時,做了職業投資報酬率的試算,最後選擇念電腦工程放棄寫作。十年後達到財務自由,一邊環遊世界一邊寫作。
重點
- 最糟的情況是,工作無趣,收入不多,又將大把的時間投入在不快樂的工作上。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不需一技之長的低階工作上。此時最重要的是投資自己,盡力盡快提升自己的技能,獲取較高的收入,或能用興趣換取收入。人生即時間,大量不快樂、不滿足的時間代表不幸福的人生。
- 無論做了什麼選擇,務必學習投資。
- 能力和專長是培養出來的,而且要能帶來收入的能力,也只需要中上的程度即可。不需要鑽牛角尖非要當人中龍鳳不可。
- 無論工作是否有趣、是否感興趣,最終都是追求滿足、幸福的生活。而滿足和幸福感,並不是在達成目標後會自動出現,而是在日常生活點滴中,品嘗體會才能感受到的。
相信自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是「有」,而是要去「感受」。—[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