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投資,經常投資-持續買進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窩在家。

今天要來聊的這本”持續買進“真的很暢銷,Joy也認為很適合所有理財小白,作為你人生漫漫理財路的起頭,非常推薦大家把書找來好好研讀一下。那這裡就只筆記一下我自己認為頗有意思的觀點。

要慢慢地將重心從存錢轉移到投資

這本書一開頭就以作者自己的經驗,說明了一個年輕人或理財小白常犯的錯誤。那就是放了很多心思和努力在投資,卻沒顧好本業。

柴鼠兄弟在第二本書”減加乘”中就有提到:”1~2千元拿來投資其實真的沒有太大效果,但是,你可以把這些錢拿來投資自己。…先增加主動收入,才能更快賺到被動收入。

也就是說,與其整天想著以小博大、加槓桿、搞融資,不如把不多的資金投資自己。先想辦法增加收入,再用增加的收入去做穩健的投資。

隨著投資的金額慢慢成長,才能開始看到投資帶來的效益。這時候,本業已經駕輕就熟也提供不錯並穩定的收入,就能將重心漸漸轉移到投資。學習優化自己的投資,讓收入從大部分是主動收入,漸漸轉變成被動收入。這樣到退休時,工作的收入停止了,投資的收入卻能無縫接軌地提供你生活所需。

其實Joy真的很常在身邊看到這樣的故事:收入不多的朋友一心一意的跟著社團或老師買名牌,希望一把翻身。這個名牌可能是股票、也可能是房地產或是直銷等。

這種故事總會有個謠言「誰誰誰,上次做這個,本金翻十倍,一次就財務自由」。

首先,我從來都沒親眼見過這個誰誰誰。再來,他成功了,不代表你貼上複製會成功。第三,一次的運氣好,不代表一輩子不愁沒錢花。

與其耗盡心思,總在找機會賭一把,勝率小到像樂透。不如做有把握的事,賺錢、存錢、指數投資,勝率超過八九成。

如果你是學生或是在考慮進修增加收入,這本”持續買進”對於學位和收入有作一番解釋,值得參考。但我最推薦的,還是”改變看錢心態“這本書中介紹的,用學費和工作平均收入的比值來衡量這個進修是否值得。

壓力與金錢

金錢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看財務問題站穩離婚原因前三名就知道。有人擔心月光光錢不夠用,有人擔心存不夠一輩子勞苦,也有人投資這投資那搞得自己神經耗弱。

擔心月光和存不夠的人,其實解決方式真的就是預算。把你的收入減去固定開銷,就能知道你每個月至少需要多少錢生活,剩下多少是可以自由享用的,又有多少是必須存下來的。

到底該容許自己有多少享受,或褲腰帶要勒多緊呢?

作者提醒大家:「最重要的是,你的錢應該被用來當成一種創造理想生活的工具,因此,難處不在於花你的錢,在於想清楚你的人生究竟想要什麼。

你要的是便利與效率,所以買咖啡比自己煮咖啡更值得這筆開銷。你要的是提早退休,所以把錢存下來投資比去血拼重要。

「自問:購買這東西將有益於你的長期滿足感嗎?若答案為"是",那就買,別在心裡斥責自己了。」

作者提供的第二個建議則是遵守「兩倍規則」。

如果你有”奢侈”開銷,那麼你必須挪一樣多的金額去投資或捐贈。譬如你非常想買新鞋子,而這對你的預算而言是奢侈,但那雙鞋太美不容錯過,那麼你花三千買下鞋子,就必須額外挪三千去投資或捐贈,等於為了這雙鞋你必須擠出六千元。這樣做除了確保你能冷靜思考外,同時也確保你的儲蓄率。

利用上述兩個方法,把預算規劃好,花錢的規則制定好,用這套紀律自動SOP,就能減少對錢的壓力。壓力來自於太多心力交瘁的決策和惶惶不安的不確定感。不確定到月底的錢夠不夠,不確定到底存了多少,這些造成的壓力甚至大於存錢的好處。而紀律化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作者說:「有沒有錢,是一個相對概念。」可能跟你的同事比你很有錢,但跟快退休的前輩比你的財富卻顯得那麼捉襟見肘。偏偏人類就是愛比較,社群媒體又助長了這個壞習慣。

他去吃了某餐廳、她買了某牌包、她又去了某國旅遊,每次看到這種貼文,你的心就酸酸的。面對這種壓力,Joy認為最好的方式是不看、不聽、做自己。首先,誰愛炫就停止follow誰。不看不聽最平靜,最好連社群平台都戒掉,省下時間精進自己。然後,信任自己的預算和規劃。知道自己已經做了最好的規劃和最大的努力,剩下的交給時間。

明白即使是千萬富翁,也不覺得自己很富有。人總是往上比,然後這種匱乏感只會讓你諸事不順,財庫漏洞大開。做好預算和規劃,在於知道自己有多少就夠了,以免落入不停追求更多、更好的無盡迴圈。

買進,並且持續買進

「想創造財富,不必在意該在何時購買美國股票,只要買進,並且持續買進,就行了。市場估值高或低,處於牛市或熊市,這些都不打緊,持續買進就對了。」

基於股市上漲時間多於下跌時間的事實,只要有錢要投資,就是直接買進勝率最大。

不要把手上要投資的錢分批買。作者解釋,若是處於上漲時,分批買只會越買越貴。若是要留現金等到熊市撿便宜,只會浪費多年複利的效果,因為沒有人能預測熊市什麼時候來,你的現金可能一留就是數年。

如果你擔心風險,請善用資產配置。簡單的股債配就能達到降低風險的效果。另外,當資產配置出現明顯的偏差時,可以利用加碼買進的方式做再平衡。如此一來,便能自動化做到低檔買進,並且不會錯過股市漲幅最好的機會。

對於作者的建議,我自己是認為很適用大部分的人。有固定薪水的人,一發薪水就將規劃好的投資金額一次投入,績效大部分的時候應該會比刻意留下資金的人要好。這樣的定期定額會自動高買少低買多,所以買進成本會變成平均值偏低,是很好的策略。

但沒有固定薪水的人,可能一接案就是一大筆收入,然後很久不會再有收入。這時候除了一定要留意先規劃好生活費和應急基金,投資方法則應該建立一套自己適合的方式,以能安心為上策。不然要是一投入全部資金就發生黑天鵝,眼睜睜看著資產腰斬又沒有資金逢低加碼,應該會搥心肝睡不著吧!

還有要吐槽一點,書中作者計算了”逢低買進”的策略,來比較持續買進。但是作者的逢低買進定義是兩個創新高的中間低點。這種定義會排除掉許多熊市的下跌段,只計算到某個最低點。尤其是如果計算期間開始於某個大熊市剛結束,那買進點可能是好幾年後,績效當然會輸持續買進策略。

Joy在這裡好奇的是,如果兼採價值考量的作法,也就是如果股價已經超出合理範圍時,就留存現金不持續買進。等到股價回到合理甚是便宜區間,再分批購入。但如果手上有現金時股價是合理的,當然可以一次投入。不知道這種方式是否會勝過作者的持續買進(平均成本法)呢?希望某些很厲害會回測的朋友能一起討論囉~

流暢易讀

內容充實廣度:★★★★★

One Comment

  1. […] 今年我的一個努力重點是學習投資。當然我已經投資多年了,對於我的FIRE計畫有顯著的幫助。但以往我的投資是非常非常被動的。只要儲蓄帳戶裡一有錢,馬上就買ETF。我也沒在管大盤高大盤低,就是按照”持續買進“這本書的說法,持續買,一有錢就買,不要賣。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