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覺察閱讀心得 – 創造自己要的人生

know thy self book review

話說最近好朋友克莉絲和交往五年的男朋友喜孜孜地從溫哥華飛去澳洲拜訪男方的家人,共度了一個美好的兩周假期。聊天時看著她的旅遊照,一位朋友不禁語帶羨慕地說:”你的生活真美好阿!”克莉絲馬上反擊:”有什麼好,我辛辛苦苦工作,存了錢還得去看他的家人,更別說花了五年在這個男人身上根本完全看不到未來。”上一秒的度假喜悅立馬變成苦命女劇本。手機裡笑得燦爛的克莉絲,和現在這個氣噗噗的她,恍若兩人。

葛瑞琴魯賓在她的書”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中解釋她會什麼要設計這個快樂提案,她說她不希望在將來回首時,哀嘆”當年的生活真快樂,真希望我能珍惜那些日子“。她在說的是自我覺察,覺察當下的每一刻,健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平安、穩定的生活與工作,在擁有這些的那個當下覺察到這些,並真心喜悅和珍惜。

覺察,才能創造你要的生活

關於覺察,Joy一直認為這是從渾渾噩噩到真正過生活的第一步。覺察有許多不同的層次,”高階覺察”這本書裡表示,覺察有敏銳或不敏稅之分,也有高階和低階之分。人類從小就能有某些覺察,但這個能力一直到青少年才發展成熟,在成人時也會受環境、認知或壓力等等影響覺察的敏銳度。低階的覺察和許多生理的基本功能有關,比如說伸手拿咖啡杯時指尖撞到咖啡杯而沒有穿過把手,這個覺察會讓身體自動微調,讓手指順利穿過把手穩穩地拿起咖啡杯。而高階的覺察則是反思自身了解自己。我是否充分理解了這本書、我是否充分準備了這個考試、我是否成功完成了這麼目標、還有我們剛剛討論的,我是否快樂。

高階覺察為什麼重要?因為唯有透過這些反思了解自己,才能做出相對應的行動。覺察能力讓我們了解自己那裏需要改進或是能提早發現錯誤。也讓我們能判斷自己決定的對錯,並堅持自己的良好決定或採取行動改變。或是讓我們透過反思,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並了解自身的能力能夠如何支持這個目標的達成。擁有良好高階覺察的人往往表現自信、果斷、適應力強,這些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特質。

如果克莉絲擁有敏銳並準確的自我覺察,她就能如同葛瑞琴魯賓說的”知道現在的自己很快樂,並好好珍惜這段日子”。我們可以渾渾噩噩,然後驀然回首發現自己沒有成就多少事,也沒有留下多少快樂的回憶。或是我們可以覺察到這份快樂,為此在記憶中留下一頁美好,然後帶著微笑真心感謝我們的幸運。日子每天過,你要怎麼過、過完後留下什麼,完全取決自己。更別說真心快樂會吸引更多快樂,而抱怨只會吸引更多值得抱怨的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考你的信念就是你的現實這篇)

自我覺察不準確是痛苦的源頭

適當的自我覺察是成功與幸福不可或缺的能力,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尤其是自我覺察不準確的時候。克莉絲的自我覺察有發生,她反思自己的狀況,看到自己對於工作的評論是辛苦,對於男朋友的評論是看不到未來。但她的自我覺察不準確,因為她只看到自己想相信的,而秉棄朋友們看到的:能請兩周的假期去度假(沒有明顯的經濟壓力和責任),有個穩定關係的男朋友(交往五年了而且和雙方家人相處融洽)。這樣不準確的自我覺察往往是痛苦、壓力、自我批判的源頭。

正念也就是mindfullness,正是訓練自我覺察的最佳練習。正念是時時提醒自己回到當下並關注自身。這種能力就和訓練肌肉一樣,一旦養成習慣就能無痛執行。時時回到當下,帶領我們看到現在,現在我很安全、有健康的身體、有安全的住所、有…。這樣做讓你腦中自動撥放的過去種種不悅和懊悔消音,也讓對未來的不安和徬徨暫時離開意識。換來的是寧靜的當下,和清醒的思考能力。

自我覺察是邁向自主的第一步,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什麼能力去實現,進而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我們也看到不準確的自我覺察如何造成痛苦和壓力。但Joy在這裡要對這本高階覺察提出一點點反思。自我覺察不是訓練越敏銳越好,某些時刻完全的”忘我”,不去反思到自己,反而是重要且必要的。“心流”就是描述這樣的狀態。當我們專注時,時間和自我都可能消失,運動員和音樂演奏家或許許多多的專業人士都有這樣的經驗,而研究也顯示越長體驗心流的人,往往越快樂也越成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考這本書: 心流)

THE_ZONE_final_1

Joy認為,心流是一種自我消失,大我接手的時刻。許多人稱這個為肌肉記憶。從腦科學來看則是因為專注覆蓋了自我覺察,也就是說大腦的高乘載讓自我覺察這種功能暫時抑制,像電腦釋放記憶體一般讓我們能更專注在眼下的事情。這種機制造成那段專注時間裡,我們無法反思我是否做得對做得好,腦中的喋喋不休暫停了,彷彿自我缺席了。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創作者會聲稱是神經由我的手創造了這件作品,因為自我被抑制安靜了,那麼是誰在做這件事呢?每位體驗到心流的人都幾乎會異口同聲地說這是非常美好的體驗。所以Joy認為自我覺察,也許不是越多越好喔。

站在靈修的角度,儘管我們運用高階覺察來反思自己覺察的情緒是否準確,到頭來也真的只不過是一個想法、一個故事。只是在我們抵達”無我”之前,覺察自己的信念、情緒或感受,選擇保留、相信或用一個讓我們感受較好的信念來取代,是我們現階段能做到,讓我們生活最快樂的事。關於如何做到取代信念,最推薦的還是拜倫凱蒂的”一念之轉“,希望大家都能過著清醒、自己選擇的快樂生活。

流暢易讀:☆☆☆

不知道是翻譯問題還是怎樣,這本書要反反覆覆一直反思才能懂…可能是在訓練讀者高階覺察喔~~

內容充實廣度:

內容算是頗充實,但作者很強調高階覺察的好處,過度覺察造成的壓力和緊張僅淺淺帶過,覺察消失的心流也只提到一行。感覺是作者堅持推銷培養覺察,而不願意討論其它面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