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覺醒-有趣明瞭的開悟指引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窩在家。

今天想來聊的這本書叫做”右腦覺醒”,我個人想稱他為”最有趣明瞭的開悟指引”!首先,作者是位自稱”老媽”的家庭主婦,從書中我們知道她不是什麼白袍飄飄的靈性老師,是個要煮飯給家人吃、做過送貨員工作的普通人。其實,開悟本來就不論身分、職業都有發生的可能,只是我們很習慣有自我限制的思維。”我這麼忙,都沒空冥想,可能很難開悟吧!”或是”開悟要拋棄一切,到山上去靜坐個二十年才會發生。”這本書告訴你,不需要剃髮出家、不需要拋家棄子、甚至沒提要需要靜坐冥想,開悟只是個慣用神經迴路的切換。

從左腦到右腦

老媽在這本書中告訴大家,她所體驗的開悟,就是思考消失了,然後什麼合一體驗、了解自己是誰之類的事都發生了。思考能夠消失,就是慣用的神經迴路從左腦切換到右腦了。腦就是塊肌肉,用進廢退,慣用左腦做語言的思考,左腦就會越來越喋喋不休,常用右腦就能將養分轉到右腦,進而讓右腦更活躍。

左右腦與所謂的開悟真的有關係嗎?

在”奇蹟”這本書中,作者同時也是腦神經科學家的吉兒.泰勒,就親身體驗到了左腦安靜後的開悟狀態。只不過她很不幸地是經由中風,左腦溢血,才體驗到左腦安靜的狀態。這位科學家在康復後除了寫下親身經歷”奇蹟”這本書外,過了數年又寫下她的最新研究和體悟”全腦人生”。在書中她介紹了腦不同區域的性格:

         一號人格:左腦的規律思考區

   二號人格:左腦的負向情緒區

   三號人格:右腦的樂天情懷區

   四號人格:右腦的開闊思維區

從這個簡單的分類,大家可以看到,左腦不僅掌管規律嚴謹的思考,還偏向負面情緒。而右腦則是創意性的思維,更是樂觀情緒的來源。所以老媽體驗的思考安靜後的開悟,是真的有依據的喔~

左腦與小我

科學的論述感覺跟開悟搭不上嗎?那麼來看看靈性導師們的教導吧。

拜倫凱蒂認為阻礙你開悟的,是那一堆讓你受苦的想法和信念。想法和信念深深紮根在我們的腦海裡,當現實與這些想法和信念不符合時,我們便開始受苦。直到我們檢視了這些想法和信念,體悟到這些都不是事實,我們便能從這個想法和信念中解脫出來。想法和信念是由文字和語言組成,所以凱蒂鼓勵大家寫下來檢視它。文字和語言則是歸屬左腦。如果左腦能停止這些折磨你的想法,是不是也就能從想法中解脫呢?

阿迪亞香提則說開悟是”我”的消失(參考這篇:阿迪亞香提Adyashanti 談什麼是小我,什麼是開悟)。而我是一堆思考、計畫和評斷。評斷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然後思考和計畫如何去獲得好的、如何去避免壞的。我消失後能達到開悟,就是因為停止了這種二元的趨避思考。那麼如果左腦停止去說三道四地評斷,我們就能體驗小我安靜下來的平靜。

恆河母(著有:口袋裡的鑽石)的教導幾乎圍繞著一個字:STOP。停什麼呢?停止思考、停止試圖、停止追求、停止各種你以為可以達到開悟的計畫、企圖和行動。思考、計畫這些都屬於理性思考,是左腦的主要工作。恆河母說,你只要能停下來,儘管只有幾秒鐘,就能體驗到開悟。

一般的靈性教導雖然沒有區分左右腦,但都劍指小我(ego)。指出是小我、思考、計畫、想法、評斷是阻礙我們開悟、發現本我的原因。而老媽則在這本書中,用生動的插畫描繪出,左腦拿了把剪刀,喀擦一刀剪斷我們與本體的連接。看來讓左腦安靜與開悟之間,是有一定的相關聯的喔。

開悟的練習

老媽在這本”右腦覺醒”中教大家一些能幫助腦神經迴路切換的技巧。第一招起手式就是腹式呼吸。

呼吸對於和諧人生真是至關重大阿。急促短暫的呼吸會讓交感神經活躍,感受到壓力、急促、恐懼等等。而平緩深長的呼吸則會促進副交感神經的活動,讓你心情平和、安詳。呼吸的重要,相信對有在做瑜珈、冥想或練習正念的人都不陌生。

老媽在這本書中強調的,則是透過深呼吸,把”意識從頭頂下降到腹部”。意識當然存在於腦部,要下降到腹部恐怕只是個人主觀的感受而非現實吧。但有趣的是阿迪亞香緹也曾經提過,開悟有腦中的開悟、心的開悟、最後是腹部的開悟。腦中的開悟比較偏向理解,懂得這世界的真相。但最後腹部的開悟,則是不僅是理解,而是真真正正的活在那個真相中。

另一個我覺得有趣的練習是”去掉主詞”,也就是不再認同腦中的自言自語。Joy在親身經歷前其實根本無法理解什麼”我不存在”的說法,但某天,意識與愛說話的小我就分開了。感覺上像是往後面退了一大步,然後就能以一定的距離,看著小我嘰嘰喳喳,不再覺得她說的東西代表我。老媽在這裡提到的練習則更簡單明瞭。把”我餓了”改成”有飢餓的感覺”,簡單的想法改變,就能把意識與語言的認同拆開來。

如果說”我餓了”,代表我是這個身體,也是飢餓這個感覺。身體、感覺都是我。但如果說”有飢餓的感覺”,則代表這個感覺是擁有的,但不是我。就像我有一頂帽子,但帽子不是我。我不是這個身體,也不是這個感覺,我只是現在擁有這兩樣。停止認同小我,不僅是朝真正理解”我是誰”靠近一步,同時也是擺脫許多無謂煩惱、負面情緒的重要步驟。

這本書介紹的練習都不錯,希望大家去把書找來自己研讀、練習。

練習與開悟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嗎?

拜倫凱蒂在開悟之前,是個飽受憂鬱、躁鬱困擾的母親和妻子。從沒聽過什麼叫開悟,自然也就不會追求開悟、做開悟的練習。但凱蒂在體驗到開悟後,有兩年的時間會獨自走進住家旁的沙漠,安靜地把那些困擾她的想法和信念一一檢視和釋放。

阿迪亞香緹在他的書”覺醒之後”中也說過,很多人在有過開悟體驗後,卻慢慢地回到這個夢世界,不能長久地處於真相之中。他的建議和教導是,你必須對自己非常的真誠,去看到並理解是什麼信念,將你困在夢境中,阻止你進入真相。

開悟的體驗可能是瞬間的小我消失、思考消失,但真正成為一個開悟者,則需要一些決心、練習、清理。就像你也許能燒出一道拿手好菜,但要成為零失敗樣樣行的大廚,則需要很多的練習。但即使練習很多,能不能成為開悟者、活出真相,這就還是得回歸到神的旨意或是緣分了。

開悟和吸引力法則

本書的作者老媽在書的最後,提到了讓願望實現的方法,像是蒐集照片啦,聚焦某件想要的事物啦等。如果你認為開悟和願望實現是同樣的事,都是讓你非常幸福美滿、要什麼有什麼、心想事成,那你追求的是有個好人生,一場美麗、開心、滿足的夢。但如果你有種非得知道真相不可的驅動,那你追求的是開悟,是從夢中醒來。

大家記得”駭客任務”中出賣大家的腳色塞佛嗎?他和電腦人談判,他當內奸,電腦人讓他回到母體中成為一個重要有錢的大人物。這就是差別。開悟是只要真相,儘管必須吃黏糊糊的東西住在破舊的船艙。而塞佛要的,則是美好的夢,儘管沒有吃到牛排而是全身插滿管子在培養皿,但能以為自己在開心的吃牛排就好。開悟也許會領你到外在的富裕和幸福,也可能領你到像佛陀一樣的失去一切,甚至像耶穌一樣的釘死十字架。這麼可怕怎麼還會有人要追求開悟?杰德麥肯納說,沒有人是自願的,你到了一個非知道真相不可的地方,你沒有選擇也回不去了。

開悟不是讓你所有的美夢成真,而是沒有你去創造、維持、追求這些夢想了。而吸引力法則人人可用,不論你開悟了沒,只要用對方法,心想事成的機率就會大增。但要活在真相還是做個美夢呢?沒有好壞高下,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心底誠實的答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