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亞香提-覺醒之後(三)

book cover of the end of your world.

這篇是最後一篇關於阿迪亞香提的書”覺醒之後”。這篇會收錄一些前兩篇的遺珠之憾。這一系列算是對於開悟這個過程最詳細的解說了,希望對於追求真相的大家有幫助。

第一篇我們說明了從一個覺醒的經驗,到真正持久的開悟,會經歷這段所謂覺醒之後的旅程。在這個為期數年間的旅程,可能會經歷失去目標、或不再對某些事物有熱情、有欲望的狀況,進而有點不知所措。第二篇我們詳細解釋了所謂的Inquiry,藉由深入地探究自己的內心,我們看到許多虛無不實的信念是如何的束縛我們,這是這段覺醒之後的旅程最重要的功課,藉由一件一件褪下這些這些虛妄的念頭,我們終能看出這裡即是解脫之地。

生活即導師

阿迪亞香提用自己的故事來告訴我們,生活會領你到下一步。他的例子是身體上的病痛,直到他不再認同自己是運動員為止。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你的生活中是否有一些一直不停反覆出現的困擾呢?也許是身體的、也許是人際或工作上的。這些困擾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也許人事物背景稍稍不同,但換湯不換藥,總是以相同的形式、相同的感受糾纏著你。這種情形,就是生命試圖教我們一堂課,於是用各種明示暗示告訴我們、提醒我們去看到這個問題。

只是,我們往往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著眼於”我”是如何讓一個單純的事件,變成”問題”的。我們希望別人改變、希望現實改變。如果別人不改變,我們把一再出現的問題怪罪在他們身上。我們相信,只要他們改變,我就會幸福快樂。或者我們傷心、生氣、焦慮、擔憂現實,努力要預防某些現實發生、或拼命要改變現況。現實也許會改變,也許不會。但不論生命如何展開、現實如何顯化,只要我們沒有看到真正的問題,這些情況就會一直發生。

例如為什麼別人夫妻相親相愛,我們卻總是為芝麻小事吵翻天?如果你堅持對方改變,”都是他不對,只要他改變我們就能相親相愛”,那麼你的狀況永遠不會改變。因為你沒有改變,你的信念投影成你的現實,所以你的現實不會改變。如果你能看到,你堅持他要改的地方,只是你個人小我的偏好,不是宇宙公約,如果你愛他,你願意接受他,或者你們之間的關係,比誰對誰錯更重要。你看到這些,你改變了,你投影出去的現實就會改變。想要有幸福的婚姻,必須先成為能經營幸福婚姻的人,才會去做能導致幸福婚姻的事,最後擁有幸福的婚姻。所以生活中的困擾,都是在指引我們回家的地圖。

擁抱各種情緒

這是我常常犯的錯誤,總是以為負面的情緒需要檢視並且需要剷除。但阿迪亞香提告訴我們,情緒和想法,無關正負面,重點在於是否從分離的信念產生的。

譬如說傷心,我們讓自己投入到電影或小說故事中時,常常可以感受到腳色的受苦和煎熬,進而產生憂愁的情緒。儘管是負面的,但沒有關係,我們只是在體驗生命。

但如果是體驗到驕傲,這個驕傲的情緒來自於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知道的比別人多,儘管是個正面的情緒,依舊導致分離感。而分離感不論起於正負面情緒,最終都會導致受苦。為什麼?因為這個感受來自分離,而分離是虛無不實的。現實是沒有誰比誰好,甚至沒有誰去比誰。所以當小我緊抓著我比別人好的形象,就必須付出許多努力去維持這個信念和形象。這些努力,最後就會導致各種的壓力和自我懷疑或否定。

有個形象要維持,就必須付出能量和努力。我們天生的狀態是自然、自由、自在、豪不費力的存在。我們天生的情緒包羅萬象,每種情緒都有作用,讓我們以某種方式體驗生命。如同皮克斯的電影Inside Out一樣,假如我們費盡心思去壓抑負面情緒,不僅最後一定徒勞無功或越來越糟,更可惜的是,我們就錯過了一大部分的體驗。喜悅,在傷心的襯托下才更顯甜美。只要這個情緒並非來自於一個分離的信念,敞開心接受它、享受它,然後不論正負面,都放手讓它離開,並期待下一次的體驗。

We open up, becoming a big space in which the winds of different emotions can travel through our system. The freedom I am talking about, then, is the freedom from emotions that are derived from division. — from: The End of your world. kindle location: 1699

臣服而不是練習放下

我們在追求靈性成長的路上,一如我們追求美好人生,總有許多執著。當我們從外在物質的追求,轉向內在靈性的追求時,我們很容易掉入臣服或放下的陷阱。

我們會說:「放下一切,沒有執著,沒問題。我對金錢、成功的執著都放下了。我現在只追求靈性的成長,那麼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開悟?」

看到了嗎?這個陷阱是,我們以為我們放下了”財務”、臣服了”成功”,但其實我們只是轉而執著”靈性”,緊抓”臣服”不放而已。

我們會說:「我要如何趕走腦中的念頭?我要如何提升靜坐的品質?我要如何放下?我要練習什麼?我要如何看到哪裡該臣服?」

The very act of trying to get rid of something sustains it.

from: The End of your world. kindle location: 1768

阿迪亞說,正是因為你的努力想擺脫某事物,讓這個事物能繼續存在。因為你一定是以為這個事物是真的,你才會用盡全力想擺脫它。這就給予了這個事物繼續存在的能量。

他舉例說到,曾經有過一段時間,他陷入了自覺高人一等的感受,他會看著其他人,然後覺得自己對真相了解的更多、更透徹。他努力地想擺脫這種感受,畢竟,這是一個我好你不好的想法,這種想法只是相信自我是獨立存在的分裂信念。但不論他如何地inquiry,或如何地更努力靜坐,都無法讓這個念頭離開。最後,他放棄了,他明白到他無法做任何事讓這個想法離開。那個放棄,是放棄了”我能做到”、”我能改善”、”我能進步”、”我能擺脫不要的想法”等這些信念。一旦你不認為這些信念是真的,他們就失去了能量,沒有一個分離的我來做這些進步和擺脫,當然也就沒有一個分離的我比誰還優秀。不是努力讓這個念頭離開的,是放下和臣服讓它離開的。

這種經由放下而最終達到自由的故事不勝枚舉。Gangaji也在許多地方說過,她的導師叫她”STOP”。在那一瞬間,她放棄了一切努力、一切為達到開悟所建構的計畫和念頭,在那停止一切嘗試的瞬間,她有了覺醒的經驗。

停止嘗試、停止練習、停止問”要如何”。我們若還在嘗試、還在練習、還在問”怎麼才能”,代表我們認為這個”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達到我要的並擺脫我不要的。我們不僅還在貼標籤好的壞的,我們還相信我身為一個個體,有我的能力能夠達成什麼。練習臣服、試著放下,就是還沒臣服、還沒放下,還在練習、還在嘗試。

注意喔,不要把以上的論述變成另一個執著,然後說:「練習無用,練習就是還沒放下,所以我什麼都不做。」這就是又緊緊抓住一個觀念,然後”我”去嚴格執行”練習無用”,這和”我”去嚴格執行”練習必要”是一樣的,都是執念。到底該練習還是不該練習?如果你會這麼問,你又回到了”我想知道怎麼做,然後我就能進步”的念頭裡了。放輕鬆,用Inquiry問自己,”我能控制,藉由掌控我的行為,能控制我要的結果”,真的嗎?然後看看你會得到什麼結論。

好了,這本”覺醒之後”就討論到這邊。這本書是從演講中謄錄下來成書的,如果去聽演講的錄音,會發現錄音中的內容比書中多了一點點,但差異不大。重點是這本書的討論,是靈性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指引,我強烈建議各位去找書來看,我自己就在這次的重溫此書中,獲得非常不同於上次的指導。最後以這句話作結,一切的靈性修練,都是為了教我們放下、臣服。

Everything we do spiritually is leading us to a spontaneous state of surrender—to letting go.

from: The End of your world. kindle location: 189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