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窩在家。
今天想來談這本書「不實在的現實」。又是一本封面上提到”紅色膠囊”的書,代表又是一個對現實認知的衝擊。不過我要老實說,這本書我其實有看沒有懂…。
「阿沒懂你是聊屁啦?」
就是沒懂,才想說藉著分享的機會整理整理。更好的是說不定有人來跟我聊聊,幫助我茅塞頓開阿!
所謂有看沒有懂,其實我有理解作者要說的內容啦,只是他的舉例和辯證我看不太懂。也就是說我知道他想強調什麼,但我不太懂他的證明論點,所以沒法說很同意或不同意。大家就包容我一下囉~
天擇,不管真相,只給你適用
首先,這本「不實在的現實」破題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以為的現實,其實是不實在的,而是最適用的。
要解釋這件事,作者的比喻非常巧妙。現實,如同你的電腦,打開主機殼你只會看到一堆電線、晶片、元件。而我們感官接收到的資訊,則如同電腦螢幕顯示的畫面。你在桌面上點擊畫筆畫圖,並不代表主機裡面真的有一隻畫筆,也沒有一張你畫好的圖。
如果你和Joy差不多年紀,你可能記得最早的電腦是你需要一張開機磁片才能讓電腦順利開機,開機後黑白的畫面上是電腦天書,你必須輸入”cd/”之類的奇妙語言和電腦溝通。在那種背景下,會電腦的人很少、需要電腦的人也不多。但蘋果和微軟後來創造了”桌面”的概念,把電腦語言轉譯成我們看得懂的圖示或文字。於是大家都能懂電腦和使用電腦,生活的步調更快更便利了。
把現實轉譯成我們能理解和接收的視覺和其他感官知覺,就是天擇幾億年來的傑作。讓我們不用去管什麼電路晶片或DOS語言,只要學會移動滑鼠和點擊。對應到現實就是,節省能量不去管真實性,只讓我們感知到我們需要的資訊就好了。
大家記得小時候生物課教過蜜蜂的視覺會強調鮮豔的花朵,讓他們更快找到食物。課本上顯示兩張圖片,一張是我們熟悉的花朵黃色,葉子綠色。另一張則是蜜蜂視覺,花朵是鮮艷的藍色,綠色則是淡淡的紫色。
我們當然知道,蜜蜂看到的藍花紫葉是因為牠們視覺構造不一樣。但我們直覺地認定,我們看到的才是現實,花真的是黃色,葉子真的是綠色,蜜蜂看到的是錯的。這本書提出了哲學上的思考和科學上的驗證,告訴我們,答案是沒有人能知道到底是什麼才是真的,沒有人能看到現實。
譬如說我們都知道陽光裡有紫外線,出門要擦防曬。但人類的眼睛看不到紫外線,天擇認為人類不需要看到紫外線所以把這個能力省起來。但紫外線真真實實地照在大地,蜜蜂蝴蝶類的昆蟲都能看到。那麼是牠們的視覺是不是看到更真實的世界呢?
時空只是我們這個物種的專用桌面
現實中的顏色和光線可能與我們視覺接收的不同,這還沒完呢!作者更進一步以量子學說明,這時間的維度和空間的三項維度,也只是人類演化過程中簡化現實的產物。這裡很多地方文科生的Joy就看不懂了…總之,作者就是聲稱「時空完蛋了」。
時間和空間是我們用來思考的模式,而不是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環境。–愛因斯坦
如果時間和空間不是真實的存在,那麼我們人類在這個時空中發現的物理定律,其實也不是全為真。這就是為什麼一旦縮小到量子的世界,一般的物理定律似乎就不管用了。
其中我認為最有趣的是因果關係。在我們熟知的時空中,有因就有果,A造成B,而且還有時間前後的順序。如果時空只是我們的感知桌面,不是現實,那麼A就不見得能造成B,也不見得有先後順序。
沿用上面電腦與桌面的例子,如果我們點擊放大鏡,照片就會放大。我們成功做到這件事幾次後,我們愛歸納總結的大腦就得出了結論:點擊那個圖示,造成照片放大。照片會放大,是因為那個圖示。但其實電腦裡沒有放大鏡。照片會放大,是因為你電腦裡的顯示卡發揮了作用,不是因為那個放大鏡的圖示。假設你的顯卡故障,那麼當你點擊那個放大鏡圖示時,你的照片可能就不會放大了。
這個觀念在Ramesh Balsekar書中常常提到,如果我們誠實,就會發現其實做了準備不一定能達成希望的目標。有時候成功,有時候不成功。所以,對於結果執著,只是徒增自己煩惱罷了。
意識才是最根本性質
如果這個世界不是有了時空,人事物在這個時空背景展開,那會是什麼呢?作者說:
意識。
這個理論和唯心論非常接近。我們唯一能確實知道的,是自己的意識存在。除此之外,我們無法證明其他任何事物的存在。
任何你認為存在的人事物,都是透過你的感官接收訊息,然後一堆訊號透過你的神經傳達到大腦,然後產生了你感知某人事物的存在。但追根究柢,你接收的是一堆訊號,不是人事物本身。
這裡就會有個疑問:「有沒有可能沒有那些人事物存在,而我的大腦感知某物存在呢?」有阿,當然有,夢就是。在夢裡,你可能夢到很恐怖很恐怖的貞子,然後嚇醒一身冷汗。你的大腦以為貞子是真的,所以產生一堆生理反應,例如冒冷汗、肌肉緊繃、腎上腺素飆發等。所以沒有貞子,但你的大腦以為有。同樣的,即使不在睡夢中,你想到一顆檸檬,你的嘴裡馬上冒出口水。沒有檸檬,但你的大腦以為有。
明就仁波切曾經在書中解釋,這就是心經裡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現實中感知到的形形色色,其實和空沒有不同。這個佛教所謂的空,我們就不在這裡討論。回歸到這本「不實在的現實」,作者就是主張,並非有時空、粒子(色),然後我意識到這些東西。而是「意識,是客觀現實的最根本性質」,時間、空間是我們感知的介面,粒子是桌面上的圖示。
好囉,這本書就聊到這裡。其實我目前的認知也是傾向這個「意識論」的,畢竟腦科學很多例子都是指向這個方向。那這本書是以物理學、生物演化論甚至數學來推導到這個結論。有興趣的人請一定要去找來讀。也非常期待聽聽大家的讀後意見喔~
流暢易讀:★★★☆☆ 真的不是很好懂說…
內容充實廣度:★★★★☆ 作者在書中只引用能支援他論點的例子,對於其他科學家的意見談到的很少。這對一本好書當然沒問題,不然會沒完沒了講不完。但總覺得其實可以納入一些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