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正值迪士尼黃金年代。我看著貝兒不想被無聊生活困住的渴望、愛莉兒想到陸上生活的渴望、阿拉丁覺得被困住想掙脫的渴望。電影告訴小時候的我,只要你真心渴望、勇敢、努力去爭取,你的夢想都能實現。
一旦有這種信念,加上努力的確有獲得回報的正增強,很自然地就成了奮鬥不懈型的人。但是這種能掌握一切、只要努力就能擁有的信念,在成人的世界中卻讓我的健康亮起了紅燈。起初是否認,不相信自己被壓力、奮鬥擊垮。然後是自責,為什麼別人都沒事?是我太脆弱。接下來是傷心,我的夢想,再見了。然後我接受了,有些事,我就是做不到。
神奇的是,在放棄之後,我才開始看到,我所謂的夢想,其實只是一個依照別人的價值觀所編織出來的目標。 也許這正是所謂的酸葡萄心理吧!但無論如何,放下這些目標的我,日子越過越幸福。我真的能在每天晚上睡著前,握著丈夫的手,感謝他陪我度過美好的一天。並真心覺得,如果明天早上我沒有醒來,我的一生完美、無憾。
我以前說過,失去目標、自我定義時,落入憂鬱中的我,是靠著找到自己的新定位走出憂鬱的。這個新定位,當然有更換目標的意味,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在此路不通的高牆前,停止強行撞過去的嘗試,自然也就能不再傷痕累累。而這包含了承認許多自身的限制。
時間有限
以前的我,每天都忙到筋疲力竭。我的家人到現在還常常取笑我,說我可以在任何情況、任何環境中三分鐘內熟睡。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塞好塞滿。因為我相信,善用時間增進自身的能力,是過著幸福快樂生活的必要技能。
和【人生四千個禮拜】的作者一樣,我也孜孜不倦地學習更好的時間管理方法,抱持著「只要方法對,就能把一切想做的事全部塞進去」的信念。結果是我只在乎”更多”,而不在乎到底有什麼,彷彿亂槍打鳥總會一隻一樣。
但時間和人生一樣,非常不可控、非常不確定、非常有限。事實上,時間就是人生。人生是每時每刻的累積。當我自問,我想要體驗忙碌、為未來準備的人生,還是想要體驗完整、多采多姿的人生時,慢下來好好過生活就成了最自然不過的事。
你愈試圖管理時間,渴望感到一切操之在己,擺脫人生在世不免碰上的不如意時刻,你的人生就愈是加倍感受到壓力、空虛與沮喪。相反地,你愈能夠面對人生有其局限,想辦法配合而不是反抗的話,生活就更加充滿生產力、意義與喜悅。–【人生四千個禮拜】
能力有限
【森林裡的資本主義者】一書中,作者說曾經夢想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實際買了一塊地後才發現,人與自然並不和諧,而是人在自然中必須爭鬥、奮力求生存。為了有機,她必須驅逐動物,變成與昆蟲動物為敵並仇恨牠們。於是為了與動物共存,作者從農耕改成了採集,不足處就依賴現代社會的制度,輕鬆地購買和享受。
幾年前我也非常擔心健康、環境,於是很努力、甚至到偏執的地步,去慎選購買的物品,甚至在陽台自種有機蔬菜。但隨著閱讀的書越多、對環保的議題越深入,我開始發現,要救地球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停止大量消費。看似美好的斷捨離世界,細想下去是開發中國家大量的失業潮,進而造成大量的貧窮人口。
天人合一的田園夢、選擇有機永續、阻止氣候變遷救地球,這些事看起來都很值得奮鬥,但實際執行起來不僅困難,也一樣會有負面效果。於是我承認自身的能力有限。倒也不是說就完全放棄、豁出去亂破壞環境,而是在我能力範圍做到,剩下的就順其自然。這一個簡單的轉念,減少了許多的焦慮。
人活著就是如此複雜,然而,複雜本身就是生活的驚奇與樂趣,我決定接受這個事實。因此,我決定以快樂的心情享受大自然,種植、採摘、食用,也享受都市的便利所提供的悠閒,還有時間和身體方面的自在。–【森林裡的資本主義者】
控制有限
承認自身能控制的非常有限,是個帶給我很大自由的想法。
未知是一件曾經讓我非常焦慮的事情,就是沒有辦法與不確定感共存。面對不確定感,我的第一反應是迴避、找些事情來做。自以為我的未來,可以因為當下的努力而確定下來。於是我辛苦努力、犧牲現在,為了是達到美好的未來。
但事實上是,不管我是否努力掌控,有時候會有好結果,也有時候會有不想要的結果。我越來越無法有自信地說,是我的控制和努力讓事情有我要的結果。如同【命定】一書所說的,我甚至無法確定每個影響結果的抉擇來自我的自由意識。那我怎麼能確定,是我的掌控有了影響呢?
如果我做任何事,都不見得會導致我要的結果,那我還做什麼呢?這種想法造成現在常見的躺平和「習得性無助」。但我覺得,這代表過程重要,而不是結果重要。過程,就是每天早上醒來後一整天的體驗。我要體驗什麼樣的人生? 我要因為結果不可控而放棄,然後體驗一個躺平、消沉的人生?還是不論最後有沒有幸福快樂,我想要體驗一個做我想做的人生?
於是,我從用結果評價自己的人生中解脫出來。如同【隱性潛能】一書中不斷強調的,成功並不是達成了什麼,而是走了多遠,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進步。
有限與自由
承認自己此生,在時間、能力、掌控都有限後,神奇的是我就自由多了。從無盡的努力、無盡的嘗試、無盡的安排、計畫中解放出來。當我承認我的時間有限,代表我明白無法塞進全部的計畫,於是我有了規劃的自由,而不是盲目地試圖達到一切。當我承認我的能力有限,我就可以選擇能做到的,而不用做不到的來批判自己。
如同【巨人的筆記】一書所說,自由代表能力。承認無法達成一切,看似侷限能力,但反面來看也承認了自己有的能力。清楚自己哪些做不到,就能夠把精力和時間放在選擇的人事物上。也許外在看來自己必須放棄許多事物、夢想,是一種限制和縮小。但自由的,是心。獲得的,不是外在的成功和達成目標,是平靜。
當我用外在的財富、成功來定義自己時,股市漲我開心,工作受挫我怪自己做不好。我的心被這些我幾乎沒有辦法掌控的事物影響,完全沒有”我要快樂就快樂”的自由。但當我明白自身的限制後,我選擇用日子過得豐富、自己的進步角度來思考,我就有了讓自己感到幸福的自由。
你會無法忍受,原因出在誤以為能夠解決。 ——禪師夏洛特.淨香.貝克 Charlotte Joko 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