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之後(二)-inquiry轉念,靈性自我解剖

photo of what is your story by Etienne Girardet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是阿迪亞香提的書”覺醒之後”的筆記第二篇。第一篇請到“阿迪亞香提-覺醒之後(一)”。

上篇講到從”覺醒”(non-abiding awaken暫時的),到”開悟”( abiding awaken永久的),這過程中間少則一兩年,多則六七年的都有。也討論了一些這個過渡期會面臨的一些疑難雜症。那麼這在這趟旅程中,有什麼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朝自由解脫更加速邁進的嗎?有,今天這篇,就要來介紹這個練習。

Inquiry,轉念The Work,靈性自我解剖

阿迪亞香提在這本書中稱這個練習為Inquiry,這個字的意思接近調查。拜倫凱蒂稱這個練習為The Work,台灣的書大多翻譯為轉念或反躬自問。傑德‧麥肯納稱這個練習為spiritual autolysis,台灣書籍翻譯為靈性自我解剖或分析。

名稱不同,但做法和作用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藉由檢視自己的想法、信念、甚至個性、人格、記憶等,直到看出這些都不為事實,進而能夠放下這個自我認同。

三位老師都提到寫下來,但也都強調寫只是幫助思考而已,不是絕對必要。那什麼是最對必要?真誠願意深挖的決心,和想要明瞭真相的慾望。

寫什麼呢?阿迪亞香提和拜倫凱蒂的說法比較明確,他們說寫下讓你不舒服的想法。譬如說你認為某某故意假裝沒看到你,或是你和伴侶老是爭執,甚至是妳後悔自己做錯什麼說錯什麼。這些事情讓你的好心情消失了,那你就該寫下來,質疑它,調查它,深究它,看看這些讓你不舒服的事件背後,到底是什麼信念、想法或情緒在主導,才讓你把一個事件歸類於負面。

事件就是事件,不論是”他沒打招呼”或是”他老毛病不改”,這些事件如果沒有信念、想法在背後,就只是一件事情,根本不會讓你覺得不舒服、讓你的好心情消失。只有當你把這些事件,用你固有的想法和信念或情緒,發酵成”他看不起我”或是”他根本不在乎我”,你才會因此感到困擾。

他看不起我,真的嗎?你百分之百確定知道他看不起你嗎?你又沒有問他,你也不會讀心術,你真的知道是他看不起你嗎?相信他看不起你帶給你什麼情緒、什麼感受?如果你不相信他看不起你會有什麼感受?現在你看到,因為相信他看不起你,你的情緒和感受有多大的差別,你看出不是他讓你覺得不舒服,而是你的相信、信念讓你自己覺得不舒服嗎?既然你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確定他看不起你,相信這件事又帶給你那麼大的苦痛,你為什麼要相信呢?會不會在背後,也許是”你看不起自己”呢?看得起自己很重要嗎?為什麼我希望別人看得起我呢?誰看得起我造成我什麼人格、什麼自我認同呢?這個自我是真的我嗎?這個認同帶給我什麼情緒呢?我有緊緊抓住這個認同嗎?沒有這個認同會怎麼樣嗎?這一段還能無限延伸下去,全看你想挖掘多深、多徹底。

這樣的練習,小則讓你對人、對自己的關係都轉好,心情不再沮喪、生氣、害怕。大則讓你看到自己的信念、想法都不是你,這些就和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疊出一個假象的”我”。當你把這些一層一層剝掉,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以為的你,根本不存在。也就是阿迪亞香提這本書的英文書名說的”你的世界消失了”。

拜倫凱蒂的書”一念之轉”和”我需要你的愛,真的嗎?”充滿了這個練習的個案範例,英文能力可以的話也可以收聽凱蒂的podcast,At Home with Byron Katie。

Inquiry帶我們到哪裡?

走上靈修、心靈修練的路,應該大家都是抱持著想離苦得樂的願望吧。殊不知,這條路卻越走越脫離這樣的目標。做這個inquiry的練習,一開始會如同凱蒂書裡的人物一樣,從一個折磨你的想法解脫出來。但如果你真心要獲得永久的解脫,真心想明瞭真相,繼續做這個練習,將會帶你到一種虛無和失落,當然也有最後的自由和解脫。

虛無是因為追究到底,真的空無一物,沒有你當初踏上這條路以為的喜樂、極樂、永遠一切順利,反而只是你從此不再將任何事貼上任何標籤,包括”好的”標籤。失落則是因為你會連自己都失去,自己的想法不比任何人的想法重要,自己想要發生的事不比任何真的發生的事重要,你一點實質存在也沒有,更別說有什麼自由意志、控制力、和對未來的創造力,你甚至從來不屬於任何國家、團體,沒有任何認同和歸屬。曾經有過的夢想和努力,在如今看來都是一場笑話,曾經讓你安心感到安全的計畫,也顯得無比空虛。如果你達到開悟,這種情況會是解脫和自由,但如果你卡在覺醒之後,這種情況就會顯得混亂、焦躁、失落,傑德‧麥肯納的書中描述記者茱莉寄給他的信就是如此。

阿迪亞在本書中說,到天堂之路是經過無限輪迴的苦難。而這些苦難,會在你的生活中一一帶給你。懷著真誠,inquiry每次感受到的不舒服,真正看透它之後,輪迴才會結束。否則這些折磨就會一再一再地經由生活回來折磨你。這就是為什麼在凱蒂的The Work最後一次反轉,會是”我期待再次感受到這個不舒服”,因為這樣你就會回到紙上,繼續耕耘這個結節,直到從中解脫。

這並不是說覺醒之後的路一定會非常恐怖、痛苦。首先阿迪亞說每個人都不一樣。其次,痛苦來自於緊抓不放卻明白不得不放。如果沒有緊抓不放或堅持一定要如何如何,就不會有掙扎也就不會有痛苦。想像你衣櫥裡最愛的一件衣服好了,如今你看到了維護它是如何地耗費心力,你明白如果要從這個耗費心力解脫,就必須讓這件衣服離開。體會到那個拉扯了嗎?只是在這裡你要放手的,是你的一切。是你的一切想法和信念,包括”我是好人”、”我是一位母親”、”我有夢想”…一切你喜愛的不喜愛的,最終你都會放下。

這就是為什麼阿迪亞在書中會說,他覺得鮮少有學生,是真心想要開悟。他們追求的,是做場美麗的夢。傑德‧麥肯納也才會說,靈性開悟不是你想的那樣,不是什麼天人合一、能量運作控制超凡、寫書開演講。開悟帶領每個人走上不同的道路,踏上這條路代表你願意拋下自己,讓生命接手。生命接手後也許什麼都不會發生,你的生活照舊。也可能你會如同佛陀,拋下妻子孩子和國家。也可能會如同耶穌,明知等在眼前的是痛苦和死亡,依然能說”Thy will be done”。問自己這些最糟的事發生,自己願意臣服嗎?這也是一個inquiry,從這個問題,妳可以深究下去是什麼讓你不能放手。

Part of being awake is being willing to be crucified. If we think that to be awake means the whole world will agree with us, then we are in a total delusion.

成為成年人

如果看到這裡,你也覺得”那幹嘛要開悟啊?我只是想好好過我的人生,不要再有哪麼多情緒上的糾纏、拉扯、痛苦而已。”那你一點也不孤單。

張德芬在導讀裡也寫到:”加上茱莉最後自問:「如果我有個小孩,我是否能與孩子產生連繫?」她的答案是:不會。她的孩子就像別人生的一樣。啊哈!這可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相信大多數讀者也是如此。”達到合一開悟,再也沒有人我之分,那麼我和你就無區無別,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也無區無別。這就是為什麼耶穌會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兄弟?”這是你要的嗎?

如果你也能跟張德芬一樣誠實,要先恭喜自己,能這麼誠實不簡單。因為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堅稱他們要開悟、要”找到神”、要”與神合一”、要”天人合一”。儘管那個合一不是公平的0.5+0.5=1,而是0+1=1,那個零是你,那個1是神、是如是、是現實。但身而為人的一項特質是,我們總不能想明白我們真正要的是什麼。我們會美化一樣事物,然後堅稱我們要追求那個。看看等了一輩子退休然後閒到發慌的人吧,或是以為找到靈魂伴侶辦個世紀婚禮就會一輩子幸福美滿的人吧。

那如果搞清楚了自己要的是一場美夢、一個充實快樂的人生,而不是什麼讓生命接手的開悟,開怎麼辦呢?成為傑德‧麥肯納說的”成人”,用成熟、對自己有益的想法去生活,不用像追求開悟一樣每個想法都要質疑。你可以用凱蒂的The Work,去檢視每個讓你不愉快的念頭,但不用檢視那些支持你、讓你有個重心的念頭。

但話說回來,走上開悟的道路與否從來就不是個選擇。一開始每個人都只是要做場美夢,走著走著,有些人學到越來越多作好夢的技巧,生活越來越成功、幸福美滿。但有些人,則走上了非知道真相不可的道路。

這篇就先寫到這邊囉。想知道凱蒂The Work技巧的人,請閱讀”一念之轉“。想看一些傑德‧麥肯納所謂的靈性自我解剖的人,請閱讀”靈性衝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