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是魯蛇 – 隱居生活

book cover of Not a Loser

哈囉大家好,歡迎一起來窩在家。
今天想聊的這本書,是大原扁理的上一本著作【才不是魯蛇】。這位作者其實有一本新書【在都市窩居10年,我過得還不錯】,我也會在近期找來繼續閱讀。

我個人非常喜愛這種生活風格類型的書。因為我本身就是個深居少交際的人,能夠透過書本了解他人,對我而言是相當舒服無壓力的方式。作者在本書中,詳細描寫了他的生活,讀來讓我聯想到枡野俊明的書,有種靜謐的氛圍。那以下就是我的閱讀筆記囉。

隱居

作者說他很難和朋友或其他人,解釋他的生活和職業,而且往往會引來很多的關注和批評。直到他想到用”隱居”這個詞來回答,忽然好像大家就接不下去了。

這個經驗我真的能深深認同阿。現代社會,好像沒有人在意我是什麼樣的人。人們見面只會問職業,好像職業就道盡了一切。”我退休了。”好像就是在說”我很老了”,那如果知道我歲數的人,可能就代表”我很有錢”。”我在超商打工”,這在我這個歲數代表是個魯蛇。完全不會有人想到,打工代表半職,那麼其他時間在做什麼呢?

這幾年的確有越來越多的人,體驗到如果生活簡單樸素,就不用耗費大半生命在工作賺錢。花得錢少,但擁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愛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作者說,這並不符合他所謂的隱居。因為隱居,更多的是心境上的寧靜、無所求。並不是減少工作時數,好發展自己其他斜槓、有其他目標。隱居,就只是無目標、無夢想,只想維持現狀,幸福滿足地活著。

極簡欲望

我一直覺得,所謂的”極簡主義”有兩種。一種是以山下英子(斷捨離系列作者)和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系列作者)為代表,這些人倒不是追求少,而是追求好。好的生活品質,在物品少時才能彰顯出來,所以他們的數量會有一定的控制。另一種則是真的沒有什麼物欲,追求的是因為少物而產生的輕鬆。兩者看起來東西都很少,但前者其實並不輕鬆,反而必須透過篩選、維護來保持品質。本書的作者就是屬於後者,追求的是輕鬆生活。

現在的我沒有地位、身份、名聲、金錢,也沒有不滿、不幸、不足的情緒。
因爲什麼都沒有,所以無所畏懼。更正確地來說,一無所有反而落得輕鬆!
今後不只是物質上的東西,只要是與自身相關的事物有所增加的話,我光想都覺得麻煩,所以我會盡量敬而遠之。

除了討厭麻煩,所以盡量極簡以外,還有一種心態會讓欲望消失,那就是”不評論”。當心中沒有評斷、不覺得任何事物有絕對的好壞時,很自然地就沒有太多欲望了。

會產生”想要”的欲望,是因為先有了某物很好的想法。一旦評價某事物為”很棒”,就會產生想擁有的欲望。相同的,一旦評價某事物為”很糟”,就會產生想替換掉、拋棄這事物的欲望。不去評價事物,往往也就不會有目標。試想,如果並不覺得某件事物特別好,還會設定目標去追求嗎?作者就是這樣不再評斷事物,進而變成欲望、目標都極簡的生活。

最近無論是好是壞,我幾乎都沒感覺了,而且似乎原本就沒有決定好壞的必要。
因爲現在的我只以“活着”這件事爲目標。

回首來時路,當我想要做什麼時,是完全不會在乎目的或結果的。
硬要說的話,目的只有“想做那件事”,至於結果,能達成也好,不能也罷。

一體兩面

沒有目標和欲望,達成或得到什麼,都不太在意。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不會有努力的壓力,更不會有求而不得的失望和沮喪。這是大部分的人沒有搞懂的生命秘密,在這二元世界,許多事物都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的,當你要其中的一面,就無可避免地會有另一面。

例如我常常聽到朋友抱怨自己的工作無趣,日復一日重複著無意義、無聊的動作。但這所謂的無趣,代表簡單和可預測、可控制。換言之,除了人讓情況複雜以外,幾乎可以確定這份工作不會有太大的壓力。相反的,有趣、富創造性的工作,就代表會有做不出來、想不周全的時候,這樣的工作勢必會有達到標準和期待的壓力。

我們大部分的不快樂,就是來自於這樣荒謬的期待,希望保留我們要的、去除我們不要的。像是要保留太陽的光明燦爛,然後拼命去除炎熱的溫度一樣。當然偶爾抱怨一下氣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當我們想要保留孩子、伴侶的創造力和獨立性,卻想去除他們的不聽話和堅持時,就會造成傷害和幸福的消融。

想要活得有目標、每天早上都知道自己要投入什麼,享受充滿使命感的確定,就必須接受會在某個時刻,體驗到失望、挫敗、或做不到的壓力。喜歡目標達成、愛物入手的痛快,也無可避免地,偶爾會有得不到的焦心和失落。

幸福感,來自於滿足。我們都以為這代表擁有很多,但往往滿足來自於想要的很少。很多人追求開悟,也是以為一旦開悟,就再也不會有任何不如意的事發生。殊不知,其實是因為自我消失,再也不評斷任何事,才顯得寧靜和無入不自得。

全部都是不知不覺就發展至此的,感覺怎樣都好……
所謂一切皆無,沒有狂喜,但取而代之的是也不會覺得無聊,每天都能輕輕淺笑着過生活。

我看到許多人推崇作者的生活,也有許多人表示願意減少物質享受,好獲得自由的時間運用。我則思考著,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喜好、希望、夢想、目標嗎?願意承認並接受,這一生就這樣了。不會有成就,但也不失望。不會覺得特別開心,但也沒壓力。有家庭、孩子也好,沒有也罷。健康當然很好,但生病了也就這樣,恢復了當然不錯,好不了卻也不差。有錢和朋友聚一聚吃飯不錯,沒錢挖野菜也是一餐。

大概願意的人不多吧。但我想,只要不願意,就請接受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失望、奮鬥、壓力。並明白,這是自己的選擇,然後去享受、品嘗這些苦澀的滋味。

人生不是被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後產生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