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你的那些無關緊要

book cover of the lazy genius way.

哈囉大家好,歡迎一起來窩在家。
今天介紹的書很輕鬆,但內容對我有蠻多啟發的,以後可能會單獨挑一些觀念出來講。今天就先簡單地筆記一下我很喜歡的觀點。

這本書叫做【丟掉你的那些無關緊要】。英文書名叫做【The Lazy Genius Way】。作者指出,我們面對生活大小事的態度,往往不是天才型的作法,就是懶人型的做法。天才型的人會跟你拚了,用做更多企圖達到更好的狀態,而懶人型則會乾脆放棄。但作者在本書中,提出一個比較好的心態,是介於天才與懶人之間,作者稱為懶人天才法。

追著理想跑,會迫使你往兩種方向而去,要不就是認為目前所處的季節不順利而再加把勁努力,要不就是覺得永遠都不夠好便乾脆放棄。其實,只要順著自己的季節生活,隨遇而安就好。

以下我們就來看看懶人天才法有哪些重點吧。

搞清楚重點

天才會樣樣做樣樣鬆,除了逼死自己外,差強人意的結果往往導致後來乾脆變懶人,全部放棄。作者在本書中,強調搞清楚你要的結果和整件事的重點在哪。

例如維持家裡整潔,大家知道這一直是我很在意的點,總是批評自己斷捨離不夠多,我家永遠看起來不怦然心動。但如果細思,我到底為什麼想要家裡井井有條?答案是因為我想要住得舒適,我想要能在家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美輪美奐固然很棒,但舒適便利其實對我而言更重要。

那麼我就不能丟掉許多小家電,因為它們讓我快速便利地把家事做完。我也不想把沙發上的毯子和抱枕都隨時塞進收納箱,因為我非常喜歡隨時到沙發躺一躺的舒適。但這不代表我就得放棄居家美觀。我還是可以限制家電和抱枕的數量和顏色、或者擺放的位置和方式,來盡可能達到視覺上的不凌亂。

這裡我看到另一個重點,問題不在於東西太多需要斷捨離,而在於這些東西是否在對的位置、提供有益的功能。與其一昧地減少物品,不如思考如何讓這些東西,能更便利地被使用、提供更多的舒適。

作者也舉了一個我很喜歡的例子。她說很多人會對家裡一直變亂,感到很精疲力竭。但是,請搞清楚整理的重點,並不在於永遠不會變亂,而是為家人的連結和活動提供空間。像是作者說,一直整理孩子們的美勞和畫作,是為他們的創造力提供支持。我覺得一旦能轉換這個觀點,就不會對於必須一直重複的家務感到排斥。

我們把家裡整理乾淨,就有空間再製造新的混亂了。

做下一件對的事

當我們被腦子裡一堆待辦事項,搞得心浮氣躁或頭暈眼花時,作者提醒大家,從小處著手,做下一件對的事。

妳可以直接去做一件你現在就能做的事,專注在做事可以讓我們的腦子停止空轉。或者靜下來去思考事情的脈絡和重點,然後做那件真正有影響的事。觀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地方特別容易讓我們沮喪或失控,然後找出一個微小和現在能做的步驟,讓這件事發生的機率降低,或讓影響變得有限。

以我自己來說,我很容易一忙就忘了做飯。通常我老公會在時間到了還沒開炊時,去廚房開始把冰箱所有的東西拿出來,試圖自己創造一些創意料理。而他的好意,通常會導致我的怒火。因為我邪惡的小我會碎碎念,他在催促我煮飯、他在廚房製造混亂讓我收拾、為什麼煮飯和收拾都是我的事、我根本不餓…。很顯然,這些惡意的情緒和想法對生活沒有一點好處。

如果我在這裡設定太大的目標,例如一次煮好一個禮拜的飯、設定鬧鐘逼自己去煮飯等,可能會讓我自己對於煮飯這件事更排斥。從小處著手、找出可以確實改變問題的一件事,於是我會在開始工作前,把要煮的食材拿出來。如果有空,還會做好醃漬和洗洗切切。這樣一來,如果我工作到忘我,不論是我或是老公都可以在二十分鐘內快速煮好一餐,避免混亂和失控。

還有在應付我的極簡焦慮時,我也發現,卯起來整理、丟棄整個家,然後之後又覺得看起來差不多,會讓我徹底灰心喪志、自我嫌棄。如果我採取一次一小步,例如一次只處理一個抽屜、一周只針對一個角落,去思考什麼東西在這裡、為什麼在這裡、還可以如何改進等,這樣一來我就能心平氣和地每周繼續做下去。慢慢地,環顧我的家時,雖然依舊登不上雜誌封面,但我有信心地說這個小窩是適合我們的。

步驟愈小,就愈有可能做到。愈有可能做到,就愈有可能「持續去做」,將這件事化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環,這便是一小步有意義的地方。

在枡野俊明的書【簡單豐盛美好】提到下面這句話:

脫下鞋子後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呢?不用說,自然是把鞋子擺放整齊了。這不僅只是一件事,每個時刻、每種情況下都有那個時刻、那種情況下應該做的事。

進家門後該做什麼?把包包收進壁櫥、外套掛好。脫下換洗衣物後該做什麼?放進洗衣機。起床後該做什麼?順手把床鋪好。切好的菜都入鍋後該做什麼?把切菜板和菜刀洗好。當我把這些都變成習慣後,要靠意志力去完成的事情就變少了,我的壓力就變少了。

打開自己

這本書的最後,作者告訴大家你不必是完美的、也不必隱藏自己,做自己就好,愛自己就好。

我喜歡作者說,不必等到大事才要跟朋友報告,也不必等到大成就才和朋友慶祝,你可以跟朋友話家常,也可以約朋友為最小的成就慶祝。我就是這種覺得沒必要不要打擾別人的人,所以留在身邊的朋友,都很理解我,不是不想保持聯絡,而是內向不想打擾別人。

雖然我很少主動聯絡朋友,但我身邊的知心好友卻能理解我,主要的原因是我在他們面前,就是本公開的書。短暫少數的相聚時,我不必裝成最好的自己,我分享我的勝利,也據實以告我的困難、甚至坦白我的傻氣想法。

人生在世就是要一起活出生命;不必偽裝,也不用等到緊急狀況,從尋常生活中的任何片刻做起。

這也是我想在這裡做的,各位閱讀這些的朋友。能和你們交換想法、交流意見,是我寫作的動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