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的靈魂-符合價值觀的用錢

book cover of the soul of money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窩在家。
今天想和大家談的這本書,金錢靈魂,並不是我第一次閱讀,但我驚訝於這次閱讀,我記下的心得和筆記居然和以前非常不一樣。所以很想和大家分享這次的感想,也算是紀錄一下自己心態的改變。

用錢說出你是誰

首先,這本書的主旨在於告訴大家,金錢是個工具。這個工具是用來展現你是誰、你在乎什麼、你的生命有什麼意義。

一般人想到錢,應該都是先想到花錢。想買這個、想去旅行、想繳清房貸。少數人一想到錢會先想到賺錢,各種賺錢的方法,或省錢的妙招,都是希望自己荷包再滿一些。但作者是個想到錢就想到捐錢的人。當然啦,這是她的畢生志業,替非營利組織籌錢。但她也不是教大家要把錢拿出來捐,而是希望大家,不論是賺錢或花錢,都讓錢符合你的價值觀,才能獲得最大的心理滿足。

若人們能讓錢與他們心靈深處,最關切的事物與承諾和諧一致,他們就能藉由與金錢的關係,促成深刻而持久的自我蛻變。他們的錢,無論多少,變成了造就改變的管道。

什麼叫做讓錢符合你的價值觀?作者舉了一些例子,像是替剛出生的小孫女買衣服時,不購買血汗工廠的品牌,或是會汙染環境的產品。還有一次儘管拿到了五萬美金的捐款,卻因為對方捐款的原因與自己代表的組織理念不合,勇敢地謝絕了這筆捐款。

在大膽行動這本書中也曾大篇幅的著墨於價值觀的重要。價值觀代表你的核心信念,盧安娜博士在書中說:「價值觀指引你去做有意義的事,讓生活值得過下去並充滿滿足和韻味。」而本書作者告訴我們,除了能把時間、精力花在符合價值觀的事物上,也能把金錢用在體現價值觀。如此一來,花錢和賺錢,才能帶給我們深刻的滿足。

以我自己來說,我會仔細挑選公平交易的巧克力和咖啡。因為這兩樣都算是奢侈品,不吃不會營養不良,但有得吃卻能大大增進我的幸福感。但我不希望我手中這杯香濃醇的咖啡,是某個農夫辛苦一年後,只能含恨用被壓榨的價格出售,輾轉來到我手中的。我的享受不能成為某個人的痛苦。希望大家在購買產品時,也能停下來想一下,這個東西是否非買不可,如果是,這個東西是否傷害了誰,有沒有其他選擇。這樣花錢才能帶來更多的滿足喔。

匱乏與充裕

講到錢,是不是直覺反應”不夠”、”很難賺”?如果是,請你務必要下定決心,無論花多久的時間,讀多少書,上多少課,一定要把這個心態改掉。常來窩在家的朋友們一定知道,Joy一天到晚在說的,就是你的心態會成為你的現實。這不是什麼玄之又玄的秘密,這是簡單的心理學。你的心態像個濾鏡,它決定你能看到什麼、感知到什麼。簡單說,你看不到跟你心態不符合的事物,就像你認定鑰匙弄丟時一樣,儘管它就在你眼前,你還是翻遍整個房子說找不到。我們的心態決定什麼東西能進入我們的大腦。如果你有匱乏心態,充裕是無法成為你生活一部分的。

那要怎麼從匱乏心態轉到充裕心態?答案是練習。你要不停地練習,和不停地接受相關知識。匱乏心態來自於過去的經驗,但如果你睜開眼睛看現在,就會發現,當下的狀況儘管和過去相似但絕對不同,所以你必須學習新方法、運用新心態去處世。千萬不要偷懶拿過去的方法和心態來應對現實。

然後要練習。造成匱乏心態的原因,是過去每次遇到狀況,你就自動化地運用匱乏心態來解讀。而要逆轉這個習慣,就要養成覺知自己在想什麼的習慣。練習逮到自己又用匱乏心態在看事物。練習專注在自己擁有的,然後運用創意和決心,將自己所有的發揮到極致。

我很喜歡作者以一位離婚的單親媽媽為例,這位女士多年以家庭主婦的身分,活在丈夫對她身心虐待的環境中,終於離婚時,非常擔心沒有能力和金錢能養活自己和孩子。但她透過練習,看到自己將全部的精力消耗在對錢的恐懼上,消耗在”沒有能力照顧好孩子”這種未經質疑和檢視過的信念上。她決定把浪費在恐懼、焦慮和擔憂上的能量,拿來關注她的資產,包含人脈、家庭、能力、創意、健康、經驗和其他很多。她關注的焦點,從”沒錢”這種匱乏心態,轉移到”我能做什麼?”這種負責、專注投入的心態,堅持努力實現她的願景。

當你不再為更多非你真正所需之物而努力,便釋放出能量之海洋,讓你以既有的一切帶來改變。

更多卻沒有更好

Joy是個簡單主義者,力求過著簡單的生活,才能將能量、精力、金錢花在自己真正覺得重要的人事物上。這本書提到一個關於物質數量的想法,我覺得很棒想和大家分享。

匱乏滋生累積,乃至於過量的程度,這讓我們擁有的過多東西開始貶值。…當東西過多而貶值時,我們也隨之覺得自己更沒價值,必須獲取更多才行。

舉例來說如果你沒有鞋子,每天出門都得忍受腳踩在堅硬的地面上,被刺傷被刮傷和長出硬繭的痛苦是家常便飯,那麼你的第一雙鞋子將會是無價之寶。也許第二雙鞋子提供了不同的功能,讓你能跑步或是能配合場合不失禮,那麼第二雙鞋子的價值也是很高。但是你的第五十雙鞋子肯定沒有多高的價值,不見了你恐怕都不會察覺,壞掉了你可能也心疼不到哪去。東西一多,它對你的重要性便垂直下降,你對它的喜愛程度、依賴程度和感激程度,也會一併隨著數量增加而下降。一個不重要、不喜愛、不感激、不依賴、不需要的東西,除了佔據你的身心空間外,能帶給你的喜悅真的少得可憐。於是你就會掉入一直買東西的陷阱,期待買到那一個讓你感覺好滿足的稀世珍寶。

如果你回想一下,應該不難發現,讓你覺得好滿足、好驕傲、好幸福的物品,若不是重要的人送你或獨特紀念意義的物品,就是你購買的前幾個這類物品。第一個自己買的名牌包代表你事業有成,第一瓶精挑細選的香水讓你覺得自己很有魅力。東西越多,它帶給你的喜悅和滿足卻會邊際效應的遞減。越多,越空虛,還多了東西太多的煩躁。

與其多,不如好。少數幾樣好東西能帶給你長久的滿足。這也呼應了上面本書的主旨,當你用錢展示你在乎什麼時,花錢才能為你帶來深刻的喜悅和滿足。

我的財務生活逐漸開始與我心靈最深處的自我與靈魂和諧一致。我開始出現一種與金錢的多寡或獲取無關的富足體驗。我可以在心中深深感受到這種和諧的滋味,而這是透過改變用錢方式辦到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